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2篇
  免费   16篇
各国政治   6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90篇
中国政治   25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8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赖以生成的诉讼机制如今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故二审一元化诉讼缺陷随之彰显,由此导致审判方式多元化需求与程序“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油然而生,为此迫使我们不得不对迳行裁决扩张适用进行法律探究,使之上升到效率价值层面上予之思考,并通过普通程序简易化改进,初步达到准简易程度,最终实现具有独立意义的简易程序,进而确立我国上诉审二元化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52.
论痕迹检验鉴定书与痕迹检验意见书的证据效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司法诉讼活动中 ,对于痕迹检验鉴定书和痕迹检验意见书的证据作用 ,仍存在有一些不明确的认识。本文明确提出了痕迹检验鉴定书与痕迹检验意见书存在有不同的证据效力。痕迹鉴定书是对所检验的痕迹进行同一认定的书面表现形式 ,具有明显的证据效力 ;痕迹检验意见书是对所检验的痕迹进行属性分析 ,提出倾向性看法的书面表现形式 ,是痕迹鉴定的补充参考材料 ,没有明显的证据效力。因此 ,在司法诉讼中要正确运用。  相似文献   
153.
司法鉴定人制度是司法鉴定制度的核心,而明确司法鉴定人资格是完善司法鉴定人制度的前提。在对司法鉴定人的资质控制上我国一度处在规定不明,审查不清,制度混乱的状态,这也是导致许多案件所依据的鉴定结论反复出现矛盾的原因之一。通过比较国外相关制度,梳理我国现有制度的弊端,本文提出了完善我国司法鉴定人资格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54.
证人拒证行为的刑事立法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牟军 《现代法学》2000,22(3):123-126
作者为拒证行为的刑事立法提供了参考的依据,并在此基础上,探析了拒证罪应具备的四个犯罪构成要件。  相似文献   
155.
死刑案件中证据审查与采信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刑事诉讼中应确立“法律真实”的证明标准,也就是通过证据来证明犯罪构成的事实和量刑轻重的事实,并达到排除合理怀疑的程度。为此,应确立证人、被害人、鉴定人出庭作证规则和排除传闻证据规则,并建立完善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这些制度的确立和完善,对于防止死刑案件中的误判误杀,坚持“少杀慎杀”死刑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6.
证人证言的认证标准与规则是当前我国审判实践中亟需加强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提出证人证言的认证标准即合法性标准、真实性标准、关联性标准,并分别作了深入阐述,同时设计了相应的认证规则.文章指出,作为定案根据的证人证言必须同时满足以上三个标准,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57.
证人伪证的民事责任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民事诉讼过程中,证人作伪证直接侵害了当事人“接受公正裁判的权利”,并由此损害了当事人的人身权利或财产权利,因而必须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证人伪证的民事责任是一种特殊的责任,有自己的特质,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58.
证人当庭翻证的情形有三种,即否定庭前真实陈述的翻证、否定庭前误述的翻证和否定庭前故意虚假陈述的翻证。以此为基础,根据证据能力和证明力的要求,证人翻证后与当庭陈述相矛盾的庭前陈述在一定的条件可分别作为独立证据和弹劾证据使用。对证人伪证罪之追究,必须从保障证人和被告人权益的角度充分考虑其追究的特殊性,从程序上进行特别的规定以使其符合程序正当性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59.
司法鉴定是由专门机构和人员对诉讼中涉及到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判断并作出结论的一项准司法活动。我国在司法鉴定领域存在着鉴定机构设置和管理混乱无序,鉴定从业人员水平能力不一,鉴定程序缺少透明度,对鉴定结论司法审查力度不大等问题。笔者拟从法律角度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若干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60.
There is an apparent paradox that the likelihood ratio (LR) approach is an appropriate measure of the weight of evidence when forensic findings have to be evaluated in court, while it is typically not used by bloodstain pattern analysis (BPA) experts. This commentary evaluates how the scope and methods of BPA relate to several types of evaluative propositions and methods to which LRs are applicable. As a result of this evaluation, we show how specificities in scope (BPA being about activities rather than source identification), gaps in the underlying science base, and the reliance on a wide range of methods render the use of LRs in BPA more complex than in some other forensic disciplines. Three directions are identified for BPA research and training, which would facilitate and widen the use of LRs: research in the underlying physics; the development of a culture of data sharing;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raining material on the required statistical background. An example of how recent fluid dynamics research in BPA can lead to the use of LR is provided. We conclude that an LR framework is fully applicable to BPA, provided methodic efforts and significant developments occur along the three outlined direc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