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0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6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91篇
中国政治   25篇
政治理论   6篇
综合类   8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61.
本文重点考察了专家知识与案件审理模式之间的关系。总体而言,案件审理是一种教育性活动,其间,事实认定者应能够理解、处理和思考证据,并得出理性的结论。这一过程反映了审理中准确事实认定的根本重要性,若没有准确的事实认定,权利和义务便是空谈。专家证据通常涉及一种遵从性而非教育性的诉讼程序模式,从这一点上来说其有悖于常规的审判理想状态。本文讨论了这一发展过程、其形成原因及其后果。若要实现审判的理想状态,那么替代性措施(即所有证据应以教育性模式呈现)则更为优越。如果证据无法以此种方式(教育性模式)呈现,那么在审理过程中通过证据所展现的待证事项便无法与常规的审判理想状态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262.
在我国近年发生的影响较大的冤案中普遍存在刑讯逼供现象,这是口供中心主义的刑诉传统所致,而偏重口供证据则根源于追求以客观事实为基础的司法理想。但这一司法理想很难通过构建一整套标准清晰、便于操作的制度体系将其转化为现实。当前口供——事实——客观事实这一闭合链条,使最理想的司法追求在实践中通常会转变成最现实的司法,想尽一切让当事人把事实说出来。这既是口供被视为证据之王的现实动力,亦是刑讯逼供难以根除的文化根源。要想从根本上破解这些难题、彻底终结冤案的发生,应当以理智的态度努力完成从以客观事实到以法律事实为基础的司法理念的更新,重新构建司法公信力。  相似文献   
263.
对行政复议书面审查方式的异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小君 《法律科学》2005,23(4):92-96
《行政复议法》规定的复议审查方式是书面审查原则。这一原则与公开性、行政争讼性都是不一致的,而且,书面审查并不能保证查清案件事实,也缺乏相应的档案制度、证据制度的支持。建议修改这一法律规定,使书面与非书面审查方式并存,由当事人和复议机构选择决定,非书面审查方式应增加开庭式、听证式,以补听取意见形式的不足,并建立健全行政执法档案制度和行政证据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264.
王龙  刘洪广 《证据科学》2012,20(5):592-598
影响证人记忆的因素众多,而证人的记忆准确性决定了其证言的可靠性,从心理学的角度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找出应对方法,将证人的记忆提取效率提高到最大化,减少错误记忆的发生。讨论认知神经科学应用在探查证人记忆的可行性及现有理论支撑,该方式在证人记忆检测中将有极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65.
Recent studies have found that the general public perceives forensic evidence to be relatively inaccurate and to involve high levels of human judgement. This study examines how important the general public finds forensic evidence by comparing decisions on guilt and punishment in criminal cases that involve forensic versus eyewitness testimony evidence and examining whether a CSI effect exists. Specifically, this experimental survey study utilized a 2 (crime type: murder or rape) × 4 (evidence type: DNA, fingerprint, victim eyewitness testimony, or bystander eyewitness testimony) ? 1 (no victim testimony for murder scenario) design, yielding seven vignettes scenarios to which participant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Results indicate that forensic evidence was associated with more guilty verdicts and higher confidence in a guilty verdict. Forensic evidence did not change the expected sentence length and did not generally affect the ideal sentence length. However, for rape, respondents believed that the defendant should receive a longer sentence when forensic evidence was presented but forensic evidence did not alter likely sentence that respondents expected the defendant to receive.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did not support a CSI effect. Overall,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forensic evidence – particularly DNA – has a stronger influence during the verdict stage than the sentencing stage.  相似文献   
266.
行政听证作为听证制度的一种,体现了公正、公开、民主原则,具有其他手段所难以达到的独特功能。其对促进国家管理的科学性、民主性,保障公民参与国家管理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从实施效果看,还存在不尽如人意之处。通过对我国行政听证制度的考察,剖析我国行政听政制度之缺陷,进而提出相关的改进和完善措施,以求实现我国依法行政的目的。  相似文献   
267.
司法实践与学说理论一般认为,《劳动合同法》第7条和第10条第3款确立了所谓的“用工建立劳动关系”规则。将该规则机械地理解为劳动关系统一自用工之日起建立将导致诸多现实不公以及法律体系的内部违反,构成法律漏洞。“用工建立劳动关系”规则的立法目的是为了解决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劳动关系难以证明的问题,第7条和第10条第3款的文义超过了立法目的预设的范围,应当通过目的性限缩,将该规则的适用范围限制在有用工行为而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这一特定情形。同时,对该规则进行目的性限缩的附带效应,是重新确立了当事人合意在劳动关系建立问题上的决定性地位。  相似文献   
268.
在我国司法实践中法官不够重视对鉴定结论的可靠性进行实质审查。美国专家证言采纳规则的先进性启示我们有必要对我国鉴定结论的审查认证进行反思。确立我国鉴定结论的采纳规则,尤其是确立鉴定结论可靠性的采纳规则,有助于防止某些伪科学进入法庭,防止法官滥用自由裁量权,从而对正确认证鉴定结论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69.
习惯法探析     
对于习惯法的界定虽然有所不同,但对于其价值的重要性都有认同。习惯法作为一种古老的法文化,传承至今,一直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人类历史上,法的进步,由神授法到习惯法,再到成文法,习惯法的存在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最,是成文法制订中无法割舍的既有规范。习惯法在现实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充分体现了它的深层价值。  相似文献   
270.
林喜芬 《现代法学》2011,33(2):170-184
两高三部新近颁布的"两个证据规定"(《关于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与《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重申了非法言词证据一般应予排除的原则,修订了非法言词证据的涵义及取证规范,确立了瑕疵证据一般不予排除的操作程式,是我国刑事证据制度改革的突破进展。同时,也存在对严格予以排除的"强制情形"例举不细致,对"诈术情形"的证据效力有待明确,被追诉人口供的排除原理亟需完善,取证禁止规定亟需更高位阶的人权法规范引导,特殊情形下非法言词证据的证据能力仍需补充等五大改革局限。面对这些制度局限,进一步的对策、变革与完善仍值得期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