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12篇
外交国际关系   6篇
法律   11篇
中国共产党   589篇
中国政治   148篇
政治理论   52篇
综合类   4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162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是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100周年,也是陈望道加入《新青年》编辑部进而参加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100周年。然而,陈望道在《新青年》杂志上海编辑部的身份却成了一个问题。陈望道是否真的做过《新青年》杂志的主编?他在《新青年》编辑部究竟是一个什么角色?历史的真相是:陈望道既不是《新青年》主编,也不是一个普通的编辑,而是一个副主编兼编辑部主任的角色。  相似文献   
2.
《新长征》2021,(1)
在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中,陈独秀、李大钊影响甚巨,当时被誉为"南陈北李",他们二人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当时北大校园里的青年学生中曾流传这样两首诗:"北大红楼两巨人,纷传北李与南陈;独秀孤松(李大钊笔名)如椽笔,日月双悬照古今。""北李南陈,两大星辰;漫漫黑夜,吾辈仰承。"这两首诗把陈独秀、李大钊联结在一起,并比拟为"悬照古今"、被一代人仰承的"日月星辰"。  相似文献   
3.
陈独秀     
《传承》2006,(4):8-8
安徽省安庆城西南六十里,有独秀山.山并不险峻,只是平地而起,一枝独秀,故名“独秀山”.1879年生于安徽安庆的陈庆同,曾以“独秀山民”为笔名撰文.陈庆同觉得“独秀山民”略显啰唆,故舍去“山民”两字,用“独秀”为笔名.  相似文献   
4.
姚金果 苏杭 杨云若著、福建人民出版社 2 0 0 2年10月出版的学术专著《共产国际、联共 (布 )与中国大革命》 ,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作者在绪论中指出 ,本课题的研究 ,力图达到三方面的效果 :“第一 ,对新档案反映出来的新问题 ,即以前鲜为人知或知之甚少的问题 ,尽量搞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 ,以填补以前研究的空白 ;第二 ,对以前有争议的问题 ,通过运用新的档案资料 ,提出自己的见解 ;第三 ,对以前由于资料缺乏所造成的史实上的谬误和错误的结论 ,根据新的档案资料给予修正”。依我之见 ,本书圆满地实现了作者所要达到的目的。学术…  相似文献   
5.
王星拱是近代中国一位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也是最早将近代化学引入中国的先驱者之一.他把毕生精力献给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在民国时期的科学界、教育界享有崇高的声望.  相似文献   
6.
说到五四新文学传统,我们有必要把五四以前的初期新文化运动与五四新文化运动本身区别开来。五四以前的初期新文化运动,早在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后改名《新青年》)杂志时就肇始了。它的基本口号是德先生和赛先生,即民主和科学。  相似文献   
7.
刘涛 《党史纵览》2013,(3):41-42
提起张申府,现在可能有很多人不知其为何许人。他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成员,并且是后来成为中共核心领导人的周恩来和朱德的入党介绍人。张申府在中国政坛上昙花一现,但他介绍周恩来、朱德加入中国共产党,使得他们有机会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大放异彩,这让张申府一生都感到欣慰。  相似文献   
8.
五四时期是精英辈出、群星闪烁、朝气蓬勃、充满生机的奋进时代。翻开《新青年》这一历史画卷,一个个耀眼的名字映入眼帘。今天,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人的研究成果,早已汗牛充栋,但另有些并非不重要的人物尚未受到应有的重视。高一涵就是此类人  相似文献   
9.
19世纪以来,上海始终是中国的经济中心和命脉。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是中国近现代工商业最发达,工人阶级人数最多、最集中的城市。回到上海,病愈后的陈独秀忙得不可开交,既要受邀四处发表谈话或者演说,又要参与各种集会和纪念活动,还要接受媒体采访。但是,对陈独秀来说,此次上海之行,只是中转路过而已,“小作居留.即乘轮赴粤”.他最终目的地是广州。因为,在章士钊、汪精卫的力邀之下,他已经答应广东省省长陈炯明,赴广州创办西南大学。  相似文献   
10.
2012年7月18日至19日,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共上海市静安区委员会联合主办,中国共产党历史网参与举办,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协办,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承办的"纪念中共二大召开9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市举行。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教授,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尹弘出席开幕式并讲话。出席此次研讨会的还有从133篇应征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