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1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8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5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1篇
法律   129篇
中国共产党   176篇
中国政治   423篇
政治理论   28篇
综合类   2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106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102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1999年12月20日零时,澳门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跨入了“一国两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新时代。回归祖国10年来,澳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跃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速最快的地区之一;社会和谐,各族群友好相处;民生大幅改善;社会文化事业全面进步……一幅幅亮丽的成绩单,创造出澳门400多年未有的蓬勃辉煌。2009年12月13日,空军“八·一”跳伞队首次在澳门进行了精彩的现场表演,向广大澳门同胞表达节日的问候,祝贺澳门回归祖国10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祝福澳门的明天更加美好灿烂。  相似文献   
102.
103.
何柳 《学习月刊》2011,(12):30-32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共产党相继出台和颁布了多项对台政策。在这些政策的影响下,两岸各项交流和人员往来不断加强,祖国和平统一大业迈出了重大步伐。本文对这30年间的对台政策进行简单梳理,旨在考察其对台湾当局的大陆政策及两岸关系造成的影响。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提出和发展(1979-1986年)  相似文献   
104.
作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最佳模式,"一国两制"在台湾的接受程度遭遇瓶颈。本文正视现实,探讨了两岸政治定位、互动框架和实践模式等基础问题,在理论上借鉴"协合式民主"精神,立足于两岸关系实际,对"一国两制"台湾模式加以深化和拓展。维护"一个中国"的统一性,保持台湾在单纯内部事务上具有独占性权利或完全自主权,在两岸事务上台湾得适用否决性权利,在一般性的国家事务上台湾享有比例性权利;通过协合式民主的治理方式,促进两岸间异质性民主的正常运转,实现和维护两岸权力分享、国家权威的统一与稳定。  相似文献   
105.
吴亚明 《黄埔》2011,(3):22-24
2月一、大陆游客赴台过年火热5天涌入2.5万人次台湾"交通部观光局"统计数据显示,今年春节初一至初五,共计约1043个大陆观光客团次、约24609人次赴台观光。二、2月1 5日辽宁省长率团访台展开"关东风情宝岛行"辽宁参访团此次访台,主要是通过与台湾知名人士、企业及文化界人士的交流,增加了解,增进共识,充分展示辽宁老工业基地改革发展的新成就和辽宁人民开放、进取的新形象,深化辽宁与台湾的交流与合作。在台期间,参访团举办了"关东风情宝岛行"系列经贸文化活动。  相似文献   
106.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大胆构想,创造了一种崭新的政治哲学思想,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邓小平说“一国两制”的构想的提出,“归功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07.
《台湾研究》2001,(2):96-96
1993年元旦,为了适应祖国统一大业发展的需要,介绍以“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为核心的对台方针政策,帮助涉台部门、新闻机构和研究部门了解台情,我们编发了《台湾动态周刊》,供内部参考之用,受到有关方面的欢迎。  相似文献   
108.
上世纪50、60年代,毛泽东周恩来确定和平解放台湾的一纲四目战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在继承基础上创造性地加以发展,提出一国两制的重要战略。它不仅为台湾、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指明了方向,对解决国际争端也提供了范例。一国两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给科学社会主义增添了全新内容,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国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9.
实现民族振兴是所有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而“一国两制”理论构想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它以民族振兴为出发点,而且还在于它提供了一条实现和平统一从而推动民族振兴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10.
徐崇先 《唯实》2000,(6):48-50
1884年,恩格斯发表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引文出自该书人民出版社1972年单行本,只注页码)一书,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科学地考察了国家发生、发展和不可避免地要消亡的历史,为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起源》被列宁誉为“研究国家问题”必读的教科书(《列宁选集》第4卷第43页)。 国家的起源和本质问题是恩格斯在这部著作中论述的主要问题。列宁在《论国家》中指出,资产阶级思想家千方百计地掩盖国家的实质。一些人把国家说成是神的意志,另一些人把国家看成是一种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