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27篇
世界政治   7篇
外交国际关系   7篇
法律   31篇
中国共产党   60篇
中国政治   54篇
政治理论   11篇
综合类   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要刊视点     
《当代贵州》2010,(10):13-13
<正>《新民周刊》2010年第15期干旱带来的反思抗旱救灾中,悲壮或感人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然而灾难之下我们更需要反思。《新民周刊》走访灾区许多官员,这些官员认为,天灾本并不至于引发灾区如此的被动,此次干旱暴露出的最大特点就是西南地区水利设施的建设滞后以及工程性缺水矛盾  相似文献   
92.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是清朝贪官的真实写照。谁想到历史的车轮转至今天,广州市公用事业局原局长丁振武,比古代贪官更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在职8年,疯狂为自己聚敛钱财,从1993年至1999年先后收受有关人员所送的人民币165.8万元。身居要职的丁振武,是怎样从一个正局级干部堕落为阶下囚的呢?其蜕变过程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93.
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通过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与创造,逐步探索出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全新的革命意识形态,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理论.新民主义理论回答了中国共产党关于中国“革命”的一系列看法,探索了新民主义理论表达的基本方式,创造出了剖析了“革命”的话语结构.  相似文献   
94.
好人丁新民     
田培良 《实践》2010,(8):42-44
我们这一代人,从小就把世上的人分成了两种:一种是好人,一种是坏人。什么样的人算好人呢?在我们眼里,好人就是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的人。本书的主人公丁新民就是这样的一个好人。——题记  相似文献   
95.
好人丁新民     
田培良 《实践》2010,(1):42-44
我们这一代人,从小就把世上的人分成了两种:一种是好人,一种是坏人。什么样的人算好人呢?在我们眼里,好人就是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的人。本书的主人公丁新民就是这样的一个好人。  相似文献   
96.
毛泽东17岁离开韶山,走向广阔天地。从接触第一份报纸《新民丛报》,他即开始接受先进的思想,以后无论是短暂的当兵期间还是在校求学时他都坚持读报,并形成了一种习惯。报纸在毛泽东成为坚定的革命者的转变过程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启蒙、指引作用,他早年读报、办报的过程即是他踏上革命道路的开始。  相似文献   
97.
媒体广场     
《人民公安》2008,(21):5-5
《南风窗》2008年10月27日 地权博弈;《芝加哥论坛报》2008年11月2日 通向历史之路;《中国新闻周刊》2008年10月29日 减员寒冬;《瞭望东方周刊》2008年11月3日 第三次“土改”的现实与前景;《新民周刊》2008年10月29日 解谜奥巴马。  相似文献   
98.
郭庆晨 《党课》2008,(3):124-125
《新民周刊》报道原衡阳市副市长兼市商业银行董事长刘兴德利用职权安排亲属到公职部门就业的文章,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的一个比喻:刘兴德利用职权安排亲属到公职部门就业,俨然像在自留地里种庄稼,想怎么安排就怎么安排,想安排多少就安排多少。  相似文献   
99.
郭刚 《长白学刊》2010,(1):144-148
将近代西学提升为普遍性的思想理论,遂而凝缩成为符合中国特征的理论武器,乃是粱启超新民的一种手段。不过。其成分是驳杂多端的,却是合乎中国口味的新鲜思想。他有信心地认为,若糅合西方各国学术思想于一妒而冶之,则会创造一种特别之新文明。因而有理由说,他不是从学术角度对西学作科学性的译介。只是从功利(实用)出发所从事的理性解剖,而为启蒙所用。  相似文献   
100.
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必须共同遵守的准则,是社会普遍公认的最基本的行为规范。社会公德,体现着一个人的道德素质,标志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社会公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社会秩序、社会风气、社会凝聚力。为了大力弘扬社会公德,倡导社会主义文明新风以及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创造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从本期起,本刊陆续刊发有关社会公德方面的文章,以促进我区精神文明建设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