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53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26篇
各国政治   296篇
工人农民   20篇
世界政治   221篇
外交国际关系   604篇
法律   252篇
中国共产党   776篇
中国政治   1418篇
政治理论   526篇
综合类   815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123篇
  2022年   101篇
  2021年   137篇
  2020年   152篇
  2019年   127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107篇
  2016年   157篇
  2015年   232篇
  2014年   525篇
  2013年   375篇
  2012年   467篇
  2011年   401篇
  2010年   369篇
  2009年   308篇
  2008年   281篇
  2007年   235篇
  2006年   214篇
  2005年   145篇
  2004年   119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略论宗教的族群认同和族际排斥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红霞 《前沿》2005,(9):242-244
宗教在民族形成、民族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宗教本身所具有的认同性和排他性,使之在民族层面表现为特殊的族群认同和族际排斥功能。  相似文献   
52.
本文通过对民主和民族一般关系的分析,指出了民主与多民族国家之间的张力和冲突。其中包括:民主制度的“多数原则”同少数民族权利之间的矛盾,民主的表达沟通机制同民族语言差异之间的冲突,一体的民主政治与多元的民族文化之间的张力。如果多民族的状况与民主制度安排之间不能实现适当的协调,要么就是民主难以实现,要么就是民族分裂。为此需要从进一步保障少数民族权利,同时加强民族融合,提高国族认同,以及创造新的民主机制等方面入手,来解决多民族国家的民主整合问题。  相似文献   
53.
执政能力建设视野中我国政府再造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政府再造”运动是为了挽救政府公共行政的合法性危机而兴起的,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目的在于巩固党的执政合法性地位,二者具有内在的逻辑一致性,其共同的旨趣在于获得政治认同。一个民主、高效、负责的政府既是“政府再造”的目标所在,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旨归。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应有的路径是:一方面建立党政之间的法理性关系;另一方面在借鉴西方政府变革理论的基础上确立我国政府再造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54.
由于历史、文化、经济、地缘战略等因素,日本一直以来都怀有浓厚的"台湾情结"。新中国成立后,日台关系经历了"正式外交关系"、断交后的"非官方关系"及冷战后的"准官方关系"三个历史阶段。冷战结束后,东亚形成了两强并立的国际关系格局。日本将中国的发展与强大视为对自身的威胁,为了用台湾来遏制中国崛起,其政府一改以往对台政策的低调态度,开始发展同台湾的非民间关系。特别是新世纪后,日本深度介入台湾问题,不仅严重影响了中日关系正常化,而且构成了威胁东亚安全一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5.
“中等收入陷阱”(Middle Income Trap)是世界银行《东亚经济发展报告(2006)》中首次提出的概念。其基本涵义是指,一个经济体从中等收入向高收人迈进的过程中,既不能重复又难以摆脱以往由低收入进入中等收入的发展模式,很容易出现经济增长的停滞和徘徊,人均国民收入难以突破1万美元。原因主要在于,进入这个阶段,经济快速发展积累的矛盾集中爆发,原有的增长机制和发展模式无法有效应对由此形成的系统性风险,经济增长容易出现大幅波动或陷入停滞。  相似文献   
56.
小组工作作为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之一,在小组成员认识自我、展现自我、完善自我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本文以S大学“金色阳光自我成长小组”的实践为基础.探讨和研究小组工作在大学生自我认同中的作用,以期逐步提高大学生的自我认同感。研究发现,通过围绕大学生自我决策和行为、社会交往、自身生命存在价值以及克服困难能力等自我认同的四个方面设计并开展小组活动,小组工作能够有效提升大学生的自我认同,促进其树立自信及参与社会交往。  相似文献   
57.
叶英 《八桂侨刊》2012,(2):28-34
本文以田野调查获得的材料为基础,探讨了广西东兴镇散居归侨的地域认同。本文认为,东兴镇的散居归侨内部是多元的,主要表现在职业的多元、居住时间长短不一及个人经历的多样性三个方面。这种多元的特点使得他们的地域认同具有稳定性和游离性的特征,也使一部分归侨的地域认同处于缺失状态。  相似文献   
58.
成华区作为全省10个社区党组织换届试点县(市、区)之一,自4月中旬以来,在全区7个街道扎实开展社区党组织换届试点工作,于6月底结束。试点工作中,我们坚持党管干部和群众公认原则,立足构建区域化党建格局,突出选好带头人和配强班子工作为重点,取得了组织认同、党员信任、群众满意的初步效果。创新"网格+功能"党组织设置方式,构建网格化党组织体系。  相似文献   
59.
《中国的司法改革》体现着中国对于司法改革的政治认同,展现了司法改革所享受的优厚的"政治待遇"。10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了《中国的司法改革》白皮书。发布司法改革纲要的目的是规划和部署未来的改革,发布司法改革白皮书的目的则是总结和展示既有的改革成果。对某项工作的总结、展示固然重要,而对未来的规划、部署会更令人兴奋不已。不过在我看来,《中国的司法改革》白皮书的发布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比司法改革的规划更加重要,因为它第  相似文献   
60.
20世纪90年代以来,马来西亚华族文化认同的建构形式出现了缓慢而深刻的变化.华教体系在世纪之交面临的变质危机和合法性危机使其百年来在华人文化认同建构中作为支配性制度的角色被动摇,甚至逐渐让渡给国家教育体系.这使华教运动渐趋衰落,导致华人文化认同建构形式发生转变,即从抗拒性认同向规划性认同转变,而这种转变逐渐呈现为华人文化身份认同危机.如果马来西亚华人族群能在此过程中重振华文教育并使自身文化被合法接纳为国家文化,那么这种危机反倒可能成为保存和延续当地华人文化的转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