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19篇
中国共产党   28篇
中国政治   23篇
政治理论   12篇
综合类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蓖箕木梳     
蓖箕木梳,享有"宫梳名蓖"的美称,是常州著名的传统工艺品。史载:"梳蓖世界家延陵地。"春秋时期,常州称延陵。湖北江陵拍马山古墓中出土的战国时期木梳,上刻"延陵东门"字样,说明常州梳蓖至少有2000多年的历史。民间传说梳蓖始于东晋、南北朝,迄今也有1500多年历史。常州西门有一条专门经销梳蓖的古巷叫蓖箕巷。乾隆六下江南,御舟三次在此停靠,巡视蓖箕巷。由于皇帝数次大驾光临,蓖箕巷也就名声大噪。凡是过往常州的官船,都要靠岸买些梳蓖作为礼品。凡是过往常州的客商,都以买些梳蓖作为馈赠家眷之礼品。光  相似文献   
82.
傅举有 《新湘评论》2004,(10):63-63
来阳城区西南隅西湖亭侧曾有“相公庙”,庙前有联云:“派衍淝阳秀钟江左,声蜚东晋典重西湖。”庙中奉祀的“相公”。就是东晋名儒、被当时权臣桓温誉之为“江左之秀”的罗含。  相似文献   
83.
玄言诗 ,几乎可以说是东晋的“一代之文学” ,但它受宠于当代而见嗤于后世 ,其中必有其内在的理由与依据。从创作过程可以把握玄言诗的创作机制 ,从文本解析可以探究玄言诗风的意义生成。从诗人和诗题看 ,东晋玄言诗的作者皆为玄学名士 ,其创作动机来源于社交与仕宦需要。赠答诗与雅集诗的盛行 ,见出玄言诗特定的读者指向及其重“理”轻“文”的趣味诉求。名士诗人们先验地抱着“玄对山水”的心态 ,把注意力从具体的山川物态转移到抽象的哲学思考上 ,导致了“才义”、“文义”的喧宾夺主。东晋玄言诗的变革 ,并不始于“义熙中”。晋末诗坛 ,名士告退而诗人方兴 ,玄言诗才被山水田园诗取代。  相似文献   
84.
胡晓明 《唯实》2014,(6):92-94
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家族教育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而东晋南朝时期以门阀世族为主的家族教育更是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当时众多的世家大族中,最值得称道的无疑是一流高门琅琊王氏和陈郡谢氏。在家族教育方面,这两大家族亦像其门第一样,为其他家族所难企及,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树立了崇高典范。  相似文献   
85.
姜启明 《世纪桥》2014,(3):78-79
门阀现象在中国历史大致从两汉延至隋唐。门阀势力在东晋一朝达到极致。东晋门阀政治使门阀士族一时风头无二,士族专权,皇权不振,皇权受制于士族,贯穿东晋一朝的始终,但门阀士族最终仍无法避免衰落之势。  相似文献   
86.
梁燕 《民主》2006,(1):30-32
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六月,大戏剧家孔尚任的呕心沥血之作《桃花扇》问世了。《桃花扇》是一部以复社文人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反映南明弘光王朝覆灭的历史悲剧。情节大致如下:商丘才子侯方域在秦淮旧院与名妓李香君相恋,阉党余孽阮大铖为摆脱孤立的处境,欲与侯方域结交,通过名士杨龙友代出妆奁费用,以促成侯、李的结合。李香君得知坚  相似文献   
87.
蒋光宇 《奋斗》2006,(10):61-62
东晋时期,达官显贵们将西晋的奢侈恶习带到了南方,从上到下争相崇尚奢华,穿丝裹缎的风气盛行。市场上很多店铺存放的粗布堆积如山,卖不出去。  相似文献   
88.
历代都有一些令人拍案叫绝的棋局——第一局:东晋时期,爆发了一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淝水之战。东晋以8万人马,打败了号称百万人马的前秦80万大军。当捷报传回建康的时候,指挥全军的谢安正跟朋友下棋,  相似文献   
89.
小屋的回忆     
我常常怀恋故乡的小屋,那里有我童年的梦痕。哦,一间座南朝北的厢房,位于那座濒海小城的北街,一所东西走向的套院里。微微剥蚀的青砖墙,生了小草的鱼脊形石灰屋顶,被烟熏得发暗的屋檐,白毛头纸糊的旧式木格窗,都是它饱经风雨而苍老的象征。我不知它究竟筑于何年,就连父母亲也不知道。听母亲说,我就是在那间小屋里呱呱  相似文献   
90.
论南朝司法之伦理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朝时期的法制建设在中国法制史中最易为人忽视,其不以立法和刑名创设为著,而以司法中所见诸多精神最为特色,其中最要者即为其伦理至上精神。在这个最能反映一时代法律精神的领域内,南朝的法律人对法律与伦理的几个冲突与关联处都做了有益的思考与尝试,成为其对后世中国法律最具影响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