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7篇
世界政治   14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61篇
中国共产党   88篇
中国政治   97篇
政治理论   54篇
综合类   5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社会在客观上需要建立新的价值体系,需要以现实理性的态度和开放包容的姿态审视和吸纳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体系,需要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把曾经认为是根本对立的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两种价值体系辩证统一起来。随着中国现代工业社会的来临,个人主义与消费主义的冲突日趋显然,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对峙已经成为形式上的意识形态符号。在当代中国,对个人主义与极端个人主义进行划界,坚持集体主义既要反对极端个人主义,又要反对虚幻集体主义,才能使真实意义上的集体主义价值体系真正成为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灵魂。  相似文献   
22.
<正>小妞妞坠楼被接住:7月2日,杭州白金海岸小区,两岁女童妞妞从10层高楼坠落。这一瞬间,邻居吴菊萍踢掉高跟鞋,伸出双臂接住了孩子,这个发自本能的动作,令她当场昏迷,但也挽救了妞妞的生命。这惊险的一幕,感动了亿万人,网友们赞誉吴菊萍为"最美妈妈",更有人称她是"英雄"。妞妞被紧急送往医院后十天,奇迹般清醒过来,如今,妞妞已经出院,正在全面康复中。  相似文献   
23.
林贤治 《各界》2011,(1):34-34
经历过“文革”的人,没有不知道白求恩的名字的。在规定“天天读”的著名的“老三篇”中,这是一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革命圣徒,众人学习的典范。但是,作为西方知识分子,白求恩身上固有的个人主义的特质被掩蔽了。应当看到,这种个人主义与革命的理想是有密切联系的,然而也有冲突,并因此蒙上悲剧性的阴影。  相似文献   
24.
研究中国政治模式,有一个前提问题必须解决,这就是终结历史的终结理论。这是基于中国政治模式的探索性、开创性得出的结论  相似文献   
25.
刘玉倩 《学理论》2011,(29):39-40
素有"美国的孔子"、"美国精神的先知"之称的爱默生,对美国的文化、文学、哲学的影响都非同一般,尤其是他的个人主义思想更是对美国的个人主义的进程起到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作为一种以人为本位的人生哲学,个人主义有其独特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对个人主义的解读无疑应该放在美国文化这个大背景中进行,并对其核心内容作历史性的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26.
本文主要依据<<伦理学原理>批注>,阐述并分析了青年毛泽东道德必须是自主的而非奴隶的、"精神之个人主义"、主观道德律等伦理思想,并指明其具有反对奴性道德、推进个性解放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7.
刘莹珠 《理论前沿》2009,(20):31-32
本文从对西方政治传统中个人主义理论的考察入手,通过对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的分析比较,试图对自由主义理论中极为关键的一个概念“个体”给出一个较为深入的论证。  相似文献   
28.
世界各民族文化的交往日益频繁,各种文化价值观念必将相互影响.文章试图通过中西方在自然环境,以及在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取向方面的差异,对中西方价值观进行比较,探讨在跨文化视野中,如何使中西方价值观在不同的文化中发挥各自的作用.  相似文献   
29.
“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这是用来比喻只管自己不管别人的个人主义、本位主义行为的一句老话,属于贬义。现实生活中,这种现象是存在的,也常常受到到人们的鄙夷。  相似文献   
30.
正编者按: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孕育了厚德载物、德行天下的优良传统,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强大发展动力。自古以来,始终有一种强大的道德力量牵引着社会文明进步。道德是社会关系的基石,是人际和谐的基础,更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种内在规定性、是人的一种存在方式。它不仅具有维系社会关系的功能,而且能够使个体获得自身的完善、具有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