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7篇
世界政治   14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61篇
中国共产党   88篇
中国政治   97篇
政治理论   54篇
综合类   5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学习导报》2008,(11):62-62
过去你常常同别人关系搞不好,主要的缺点或错误都是在你这方面。关于这点,我记得在你到延安中学读书以前,我就向你谈过,要你同先生们和同学们团结合作,在先生们和同学们面前不要怕自己吃了一点亏,不要去占别人的便宜,不要看不起别人。  相似文献   
32.
中国共产党一贯高度重视党内民主建设,建党以来,逐步形成了自己相应的制度特色,这就是以民主集中制为架构的党内民主制度。党内民主是在民主集中制框架内展开的民主,而不是建立在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基础上的民主。刘少奇曾指出,自由主义和极端民主不是我们所需要的,任何时候对党都是有害的。我们党内的民主生活,是不妨碍集中制的,相反的,是加强集中制,加强党的纪律,并且使党的纪律成为自觉的纪律。因此,党内的民主制度建设必须体现民主集中制的要求。  相似文献   
33.
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作为东、西方文化的主流价值观,长期以来一直处于对立的态势。个人主义强调个体权利和个体选择的优先性,集体主义则把集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个人主义价值观主导下的西方,出现了很  相似文献   
34.
黄昭彦 《传承》2010,(6):58-59
集体主义在我们的价值观体系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个人主体性明显增强,强烈冲击了我们传统的价值观教育体系。根据社会发展和人们的思想实际及学校教育改革的理念和趋势,应坚持集体主义为总体价值取向的前提下,以合理的个人主义作为内在发展力的价值观教育。  相似文献   
35.
在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中阶级关系与阶级冲突变得越来越隐蔽,工人阶级意识也变得越来越淡化。其原因并不在于工人阶级的"消失",而在于资本主义生产组织方式的改变、个人价值观的盛行以及苏东剧变的影响。只要资本主义存在,阶级关系以及经济上的不平等就会永远存在下去。  相似文献   
36.
在美国新品格教育的理论建树和现实推广上,当代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托马斯·里克纳无疑是这一运动的领导者和践行者。研究里克纳的品格教育思想,对于我们培育社会主义核  相似文献   
37.
19世纪美国超验主义思想家H.D.梭罗的个人主义深受美国传统渊源的影响,同时也颇具个性,主要体现在他对"个人道德良心"的呼唤.他把个人良心看作比法律更高的一种道德原则.他主张:个人利益高于机构利益.任何机构化了的组织不能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而应当尊重每一个人的权利,使人人有机会按自己的良心行事,实现自己的生活目标.梭罗的<论公民不服从>和<瓦尔登湖>这两部作品集中表达了他的个人主义的观点,梭罗正是从个人道德良心的角度来阐释其个人主义主张的.他的个人主义理想影响了美国民族文化的建构,并已成为整个美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8.
贾大福 《先锋队》2010,(5):35-37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然而,往高处如何走?怎样走?为谁而走?却令人颇费思量。有的人,往高处走,追求真理,胸怀祖国和人民;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就如孔繁森,奏响了人生高亢的旋律;而有的人却不是这样,他们极端个人主义发酵膨胀,殚精竭虑朝思暮想自己的“位子”“票子”“孩子前途”,构建自己的安乐窝,置党和人民的利益于不顾,  相似文献   
39.
中西方人生哲学在理论基础方面存在着重大差异,西方人生哲学的理论基础是个人主义,中国人生哲学的理论基础是整体主义。个人主义作为一种价值目标理论,强调个人具有至高的价值,强调个人的民主、自由和平等,反对社会和国家对个人的干预和限制,提倡个性独立和解放,推崇个人奋斗;整体主义强调整体大于个体,认为个人没有个性、人格,个人必须融入整体。整体主义体现为国家本位和家庭本位,即个人对国家尽忠、对父母尽孝两个方面。在两种不同的人生哲学的影响下,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40.
陈红英 《前沿》2010,(21):52-54
在奥克肖特看来,个人主义的道德观是反思性道德观,认为自我是有意识地追求道德理想的;与这种道德观相符合,个人主义政治是对政府职能的一种理解,这种对政府职能的理解就是裁决;建立在这种政治观基础上的个人主义的政府则是主权政府,这种政府的权力是至高无上的,以不对个人的权益构成威胁为限度;个人主义的主权政府是维护个人自由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