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48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25篇
各国政治   60篇
工人农民   191篇
世界政治   445篇
外交国际关系   101篇
法律   1993篇
中国共产党   2897篇
中国政治   3128篇
政治理论   865篇
综合类   953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107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121篇
  2015年   248篇
  2014年   1103篇
  2013年   815篇
  2012年   954篇
  2011年   1028篇
  2010年   1185篇
  2009年   976篇
  2008年   870篇
  2007年   640篇
  2006年   555篇
  2005年   385篇
  2004年   261篇
  2003年   252篇
  2002年   263篇
  2001年   230篇
  2000年   153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9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41.
180秒爱恋     
艺茗 《今日广西》2007,(22):58-59
我很高兴。因为能恋爱了。 当委员把通知给我时,办公室简直沸腾了。瞧,这张薄薄的蓝色纸条。带着优雅的芬芳气息:“亲爱的叮当儿,由于你在G20计划中的出色表现,你被授予三天的恋爱休假。”署名是G—ASP开发委员会。哦,亲爱的委员会,我爱他们每一个人。  相似文献   
142.
政府公共性的理想与现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理想的政府公共性与现实的政府公共性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别。理想的政府公共性是纯粹的公共性 ,而现实的政府却具有公共性与自利性二重性 ,且自利性是政府无法克服的必然选择。用公共管理理念改造政府 ,是提高政府公共性程度 ,限制政府自利性扩张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143.
论权利主体     
权利主体可以归结为两种基本形态--作为权利主体的自我(公民)和作为权利主体的大我(法人).个人只有取得公民的资格,拥有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并拥有权利能力的指向物时,才能成为权利主体.大我是公意的人格化或人格体.在法人行使权利时,支配的自然过程与支配的社会过程必然发生分离.权利主体之间最基本的原则是:所有权的神圣不可侵犯、契约自由和权利主体在法律面前的平等.  相似文献   
144.
透视"城中村"--我研究"村落终结"的方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李培林 《思想战线》2004,30(1):21-26
"城中村"是中国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独特现象,村落终结具有与农民终结不同的特殊机制。[1]村落终结不仅仅是非农化和工业化的问题,甚至也不是变更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问题,而是最终要伴随产权的重新界定和社会关系网络的重组。在村落研究方法方面,传统村落研究中使用"文本概括法"和"文学概括法"来处理个案调查的访谈资料,当代学者试图提炼出某种村落研究的理想类型或象限图式,但这些方法都存在着局限性。因此,需要另辟蹊径,建立一种关于中国村落终结的具有普遍解释力和更广泛对话能力的理想类型。  相似文献   
145.
民法本位是民法的根本指归.近、现民法本位未变,即都是权利本位、个人本位.个人本位比权利本位更为本原,称其为民为本位,则更确切.可在广义社会法下的经济法和行政法中确定社会本位乃至国家本位.民法本位是民法的出发点,民法价值是民法的归结点,均蕴含并体现在民法基本原则中.  相似文献   
146.
杨长虹 《长白学刊》2004,1(1):56-58
马克思提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不仅标志着哲学主题的转换:从解释世界到改变世界,而且也标志着马克思哲学观的革命:从理论批判到实践批判.马克思以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把"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统一起来,确立了实践批判的价值理想、基本维度和当代视野,从而实现了哲学观的革命性转变.  相似文献   
147.
《政策瞭望》2004,(3):10-10
经浙江省政府同意,省政府办公厅正式发出通知:进一步提高省及省以上已离休、退休并保持荣誉称号的劳动模范和1956年至1964年期间被评为省先进生产(工作)者的个人的荣誉津贴,在全社会形成关心、爱护劳模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148.
1953年毛、梁之间发生的纠纷,是一场关于时政问题的思想交流和观点碰撞.但从宪政史的角度去考察,该事件至少有三个方面的意义:第一,在共和国宪政史上,首次将立法机关的代表在立法机关会议上的言论免责权缺乏宪法保障的问题尖锐地提了出来;第二,创设了一个有中国特色的为各国宪法规范所没有的宪政权力--批评和政治批判权;第三,确立了日后相当长时期内宪政生活以毛泽东个人为核心的中国宪政格局.  相似文献   
149.
儒家理想人格与当代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儒家的理想人格设计在历史上对我国文明与人的发展曾经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当代全球化、信息化的背景下 ,儒家理想人格仍然有其独具的优越性。它所提倡的尚义崇仁、追求至善的价值目标 ,好学深思、通古博今的人才范式 ,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内在品格 ,厚德载物、协和万邦的广阔胸襟 ,都是值得我们现代人继承学习的闪光之处。当然对于其中的价值取向神圣化、片面化、不公化、保守化的糟粕思想及其对当代国民心理的影响也要进行全面的批判与深刻的反思。  相似文献   
150.
早期儒家的“圣人”人格理论构想包合看两个基本层面,一个是理想的,具有终极性价值的“内圣外王”人格境界,另一个是现实的、具有实践价值的“时圣”人格境界。在早期儒家人格理论的历时性发展过程中,“圣”的人格境界存在看由“形而上”到“形而下”的思维转型态势,这种思维转型态势是与早期儒家对于“时”的认识深化过程存在看密切的联系。通过以“时”援“圣”,以及将非主体性范畴——“时”的主体化努力,早期儒家在现实价值实践中也完成了从汲汲于“内圣外王”人格境界向“时圣”人格境界诉求的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