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9篇
世界政治   8篇
外交国际关系   37篇
法律   22篇
中国共产党   51篇
中国政治   80篇
政治理论   21篇
综合类   3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前进论坛》2021,(4):13-13,12
3月8日,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举行视频会议,全国政协常委、农工党中央副主席王路在主会场代表农工党中央作大会发言。以下是发言内容。  相似文献   
112.
王远柏 《当代贵州》2021,(14):46-47
"十三五"时期,贵州县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保持在95%以上,森林覆盖率达60%,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优良率100%。2020年,贵州新能源装机突破1500万千瓦,清洁能源发电量789.3亿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154万吨。贵州一直在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上不断发力。  相似文献   
113.
王珍 《学理论》2011,(18):237-239
在大学生的德育存在诸多不和谐的因素,需要树立一种新的理念:建设大学和谐德育。而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方法论——系统方法论、中和之道方法论、矛盾辩证方法论,对构建大学和谐德育同样具有指导和启发意义。大学和谐德育应该借鉴这些方法论,突破传统的德育方法,丰富德育实施的手段,协调德育的各个环节,从而提高大学德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114.
儒学行至宋代,气象为之一变,“本体”探讨成为主要学术任务,理、气、心、性等“核心话题”的彰显,昭示着其时代特色与学术水准。司马光与主流儒学有所不同,他通过“中和”范畴,使儒学各德目统合起来,“中和”在他的思想体系中具有本体意蕴。本文主要从阴阳中和、心性中和、中和养生论等方面及“礼者中和之法,仁者中和之行”命题来探讨司马光的中和思想,以阐述其思想特色。  相似文献   
115.
《中庸》作为阐述儒家本体论、道德论与方法论的哲学著作,历代学者对其从各个方面进行了研究解读。本文结合孔子的中庸思想对《中庸》的若干问题加以探析,试析“性”、“道”、“教”三个概念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并指出“中和”是中庸的价值取向,《中庸》以“合外内之道”作为论述中庸之道的思想内核,“诚”是《中庸》的中心观念,时中是中庸的方法论之核心。  相似文献   
116.
中和之美,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最基本的指导原则,也是中国古代和谐哲学的核心,二千多年来中国人的生活观念难脱中和之美的轨迹."中"表达的是一种合理、适宜的状态,这种状态由"两端"而形成,"两端"者是指相反的两个方面;"和"是指"两端"相济相成,也就是追求合适的中点便为"和",而这个中点不是指两端之间固定的中点,而是指两端之间随着具体情况不同而变动着位置的那一中点.所以说,"中和"具有时间与空间、质与量完整统一的内涵,指的是世界万物存在的一种理想状态,它涵盖了自然、社会、人生统一体系的最高法则.  相似文献   
117.
中西的美学理想范式虽然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但总会有一种传统意义的相对恒定和普遍倾向。这一倾向主要是,在对待艺术审美经验一系列内在矛盾时,中国艺术更偏重于“执两用中”的中和之趣,西方艺术更偏重于“寓多于一”的和谐之美,这是中西美学理想的一大差异。但无论是中方还是西方,既要寻找传统文化的合理支持,又要看到各种因素充分对立发展的必要基础。特别是在当前多元文化共处的状态下,须坚持“和而不同”的原则,以达到新的和谐统一。但也不能放弃自己独有的特色,成为单向的受动者而被别的文化所遮蔽或消解。  相似文献   
118.
林国标 《求索》2014,(11):16-19
"中""和"指矛盾中的统一和多样中的均衡,指最高程度的和谐与秩序。"中""和"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核心范畴和思想文化的总纲领。对于具有深刻内涵和丰富意蕴的"中""和"思想,可以从多重维度对之进行解读。从存在论视域看,它是世界存在的基本形式和根本规律;从发展观视域看,它是事物生成、变化、发展的原因、动力和机制;从方法论视域看,它既是一种基本的思维方式,也是一种实践方法,即一种人类相处之道和社会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119.
杨明  丁瑞莲 《唯实》2007,(1):9-13
“中和”思想蕴涵着丰富的伦理内涵。它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以及不同民族和国家的和谐统一为价值目标,具有目的善意义;同时,形成了一套以仁守中、以义时中、以礼制中、以智执中的“致中和”方法,又有手段善意义。在理论上,“中和”既可以作为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元素,又可以成为整合各种道德资源的基本方法,从而促进伦理学创新;在实践上,它为当代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当今世界的和平发展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精神资源,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20.
中和文化的内涵是以个体的人为中心,从个体的人和周围的万事万物的相互关系中去阐发.主要体现在四个层面的相互关系中,人与天道合一,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他人合心,人与社会合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