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11篇
中国政治   33篇
政治理论   61篇
综合类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时事资料手册》2006,(5):22-22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正式成立于1948年1月.当时的主要成员是国民党内的民主派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目前民革成员主要采自四个方面:同中国国民党有关系的人士、同台湾各界有关系的人士、致力于祖国统一事业的人士以及其他有关人士,并着重吸收其中有代表性的人士和中高级知识分于。  相似文献   
42.
杨德慧  李韧 《团结》2007,(1):49-52
2008年元旦,是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成立60周年。从建立之初,众多民革党员,冒着生命危险,在白色恐怖下从事革命活动。他们中的一些人,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和新中国的建立而英勇牺牲。本栏目将陆续刊登相关文章,以示纪念,表达我们对烈士的敬仰与哀思。  相似文献   
43.
2003年1月13日,民革中央在北京举行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抗日将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卓越领导人郑洞国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何鲁丽及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刘延东对郑洞国给予了高度评价。掀开尘封的历史,追循着历史的足迹,我们把目光投向1948年。  相似文献   
44.
1946年9月冯玉祥因不满蒋介石的内战政策,遭到蒋的排挤而离开祖国到美国考察。在美国近两年的时间里,冯将军参与组建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发表了大量的反蒋反美演说和文论,对中国的民族独立和民主革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45.
郑德全 《世纪风采》2006,(11):41-42
已故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副主席孙越崎先生,是中国重工业建设的开拓者之一。抗战初期,孙越崎临危受命,挂帅开发玉门油矿。他率领近万名石油工人,在大西北那荒无人烟的戈壁滩上,开始了一次前无古人的创举。他们战胜恶劣的自然环境,克服设备奇缺、供应匮乏、技术人员严重不足等难以想象的困难,终于建成中国第一座大油田,年产汽油200万加仑,从而保证了西北地区的战时供应,为抗战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46.
2002年5月,在中共合肥市委宣传部、市妇联、《合肥晚报》社等5家单位联合举办的“金宝杯”金婚、钻石婚模范夫妻评选活动中,李海和丁佩萸在182对参赛夫妻中脱颖而出,夺得了钻石奖。获得钻石奖的只有2对,获得金奖的也只有6对,可见评选条件很高,要求也相当严格。  相似文献   
47.
《北京支部生活》2006,(3):36-37
1、民主党派的涵义目前在中国大陆范围内,民主党派是指除执政党中国共产党以外的八个参政党的统称。它们是: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  相似文献   
48.
目前,在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两岸关系呈现出和平发展的良好势头,两岸交往机制化和制度化进程正在有序推进,两岸关系不断改善和发展的社会基础正在不断巩固和扩展。初春时节,我们就两岸和平发展问题采访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副会长周铁农。  相似文献   
49.
吴艺煤  曹玮鸿 《台声》2013,(2):64-65
1948年2月28日,台湾人民“二·二八”起义周年日,为配合台盟开展的“二·二八”一周年纪念活动,中共创办的《华商报》出版《台湾二月革命特辑》。爱国民主人士郭沫若、沈钧儒、马叙伦、方方、邓初民、章伯钧等纷纷发表文章,支持台湾人民的民主自治运动。邓初民(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常务委员)的文章呼吁要“把台湾问题提到全中国人民面前来”、“纪念‘二·二八’事件是为了汲取台湾人起义失败的教训”。  相似文献   
50.
光泽地处闽赣边陲,是赣东北进入福建的第一个县,地理位置非常重要。1949年初解放军在各个战场取得节节胜利,全国解放在即。闽赣边境人民也急盼推翻国民党的统治,早日获得解放。在香港以进步民主人士为主成立的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根据赣闽即将解放的形势.指示民革江西省筹备委员会加速在国民党内部进行瓦解工作,组织反蒋武装,策动地方部队起义,迎接解放军南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