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9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8篇
各国政治   39篇
工人农民   29篇
世界政治   125篇
外交国际关系   49篇
法律   231篇
中国共产党   567篇
中国政治   801篇
政治理论   248篇
综合类   43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205篇
  2013年   203篇
  2012年   292篇
  2011年   238篇
  2010年   204篇
  2009年   141篇
  2008年   190篇
  2007年   170篇
  2006年   142篇
  2005年   126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99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91.
中国的阶层分布怎么样?社会少不了分层,阶层是执政党的第一政治资源。阶层之问的矛盾在执政党面前,是考验执政能力、检验执政理念、优化执政方式的难得机遇,也是可贵的执政资源。一般说来,社会阶层结构的分布以两头小中问大的“橄榄形”为佳。可我们的情况怎么样?有观点认为,“中国现阶段的中间阶层的规模大约只占就业人口的15%”,是不是太小了?这是不是同早几年批评中产阶级概念有关?  相似文献   
892.
论中间阶层对和谐社会建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不仅给中国的经济政治带来深刻的变化,而且使中国社会阶层发生了重大的变迁和分化,新的中间阶层在市场经济和社会转型中孕育而生。中间阶层的壮大与发展,对和谐社会的建构起着极其重要的影响。然而,在目前转型期的中国,中间阶层仍处于初步成长阶段,中国社会并没有完全形成由中间阶层占主体的社会阶层结构,对社会的和谐发展存在着一定的威胁。因此,我们应该给予中间阶层更多的理解与关注。  相似文献   
893.
马克思恩格斯对中间阶层的构成、特点、发展及无产阶级应持的态度有过深刻而科学的论述。充分认识马克思恩格斯的中间阶层思想,对于审视我国当前中间阶层的现状,指导中间阶层的发展,有着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94.
为探讨初中生主观幸福感和同伴接纳之间的关系,采用青少年生活满意度量表(MSLSS)、快乐感量表及同伴等级评定表对768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研究表明,(1)初中生的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程度以上,在生活满意度及消极情感上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2)同伴接纳与生活满意度之间显著正相关,与消极情感之间显著负相关,与积极情感之间相关不显著;不同接纳水平的初中生主观幸福感各纬度得分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95.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与阶级分析方法是分析阶级阶层问题的科学方法。用这种方法,毛泽东准确分析了革命时期阶级关系,邓小平把工作重心转向了改革开放,江泽民一脉相承创立了阶层结构论。  相似文献   
89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保持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统一战线作为由不同党派、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社会阶层以及不同社会制度的人们所组成的广泛联盟,其内部构成是社会结构的反映,其内部和谐是整个社会和谐的基础,正确分析认识传统农区农村社会新阶层产生的必然性、发展趋势以及他们在地区经济、政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对于推进地区凝聚力工程的实施,构建地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97.
我国社会中间阶层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兴起中的中间阶层虽然负有维护社会与政治稳定的期望,但在发育、壮大过程中存在功能变数。在社会结构分析中,将中间阶层简单地看作阶级或群体都不适宜。界定中间阶层的标准要突破传统的资产局限,赋予中间阶层多元的社会属性。中间阶层是社会骨干阶层,而不应当将它看作社会精英阶层。对这些理论问题进行辨析,关键在于把握好当前构建和谐社会与社会分化不断深入这两条社会转型线索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898.
江译民同志的“七一”讲话 ,论述了我国社会阶层构成发生新的变化这一党的建设面临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新的社会阶层是伴随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而出现的 ;分析当代中国社会阶级阶层问题的目的 ,应当是为了团结和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来实现社会经济的发展目标 ,是为了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过程中 ,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做出了重大贡献 ,他们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因而有必要和可能吸收他们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队伍中来 ,这对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899.
根本对立的经济关系是阶级划分和进行阶级分析的根本依据。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阶级划分自然就失去这种依据,因此必须及时实现社会分层方法的转换,以阶层分析法替代阶级分析。社会分层方法的转换不能局限于阶级划分标准的变换,必须实现从阶级分析到阶层分析的根本转变。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采用阶层分析法,符合我国现实经济关系的新变化,消除了人们对改革开放性质的疑惑,对防止阶级斗争扩大化具有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900.
如何看待社会主义社会中私营企业主阶层,关系到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认识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