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7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3篇
世界政治   28篇
外交国际关系   23篇
法律   20篇
中国共产党   150篇
中国政治   68篇
政治理论   32篇
综合类   2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布加勒斯特会议是中苏论战的起点.罗马尼亚从布加勒斯特会议上的不太积极,到莫斯科会议期间比较积极地追随苏联介入中苏论战,其对华立场和中罗关系都有明显的变化,其对外政策追随苏联的特征得到了充分体现.应更客观地评价罗马尼亚在布加勒斯特会议上的对华立场,更为深入地剖析布加勒斯特会议后罗马尼亚转而积极追随苏联反华的原因.  相似文献   
22.
中苏历史悬案曾长期影响两国关系的正常发展,经双方努力,10年前两国政府慎重宣布相互间已不存在悬而未决的历史问题。中苏历史悬案因话题敏感,攸关双方国家利益,曾是研究禁区。近些年来中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可贵探索,但由于研究条件的限制,在很多问题上仍未达成共识。深入探讨中苏历史悬案的形成、演变及其基本特点,可谓抓住了中苏关系史研究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23.
爱因斯坦以执著己见著称,他在和以玻尔为首的哥本哈根学派关于量子论的论战中,屡败屡战二十余年。其实,爱因斯坦也勇于认错。1917年,爱因斯坦发现广义相  相似文献   
24.
对于法典编纂这样一项关系“国家千载之利害,生民亿兆之休戚”的事业,自19世纪以来,素为国家政治生活及其国内法学界学术论战的焦点.而有“私法之中宪法”之称的民法典,向来被誉为“法典王国”王冠上的明珠,以民法典编纂而展开的学术论战尤为激烈.蒂堡与萨雏尼之间的论战,不仅对德国以民法典编撰为开始标志的法典化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有利地推动了世界上其它国家的法典编纂和私法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25.
形式主义与实质主义范式是经济社会关系研究的两种基本范式。追求普遍性是形式主义范式的基本特征,它认为人类的经济社会关系中存在着普遍的、超越时空限制的行为模式。实质主义范式的基本特征则是彰显特殊性,强调任何经济社会关系都是发生于特定的历史语境和社会形态中的现象,是社会文化建构的产物。如何超越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对立,成为经济社会关系研究中新的知识增长点。很多学者都致力于打破这种二元知识形态。无论他们是否探索出了第三种范式,都表明当代经济社会关系研究范式的重建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须的。  相似文献   
26.
从已经出版的著作和论文看,近十年来关于中苏同盟破裂原因的主要观点,主要集中于对各个具体事件的分析,如中苏对外政策的变化与国家利益的冲突、中苏两国对建设社会主义方针的不同选择、苏联大国沙文主义政策与中国独立自主方针的冲突、意识形态分歧、两国领导人的个人因素等方面。《中苏关系史纲》对中苏关系史的重新研究,推翻了许多流行的看法,提出了更为深入的观点。  相似文献   
27.
在参加一个对冷战时期美国情报分析报告进行评估的特殊学术会议上,笔者有幸接触到美国中央情报局最新解密的反映美国政府对中苏分裂前夕中苏关系状况和前景的判断的原始档案--"国家情报评估",笔者认为,文件中所持的判断几乎都是错误的.因此,笔者以东方社会主义国家同盟政治的视角对中苏同盟破裂的直接表现和内在逻辑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8.
庄斌  李桂峰 《世纪桥》2007,(5):97-98
中苏冲突是20世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乃至国际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近十年来,国内学者对其原因进行了大量的探讨。从分析角度来说,他们的成果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各种导致或者可能导致中苏冲突的因素的具体作用进行分析;二是从多因素综合作用的角度探讨中苏冲突的发生。  相似文献   
29.
近日,偶遇一位长期在宣传理论战线工作的老领导,闲谈中他带着忧虑的口气说,当前党员干部在理论学习中流于形式,惯于“包装”的问题不是个别现象,有的甚至在参加专题学习培训班时还让别人代写学习笔记和论文体会。此话令人吃惊,但反映出来的问题却值得重视与反思。  相似文献   
30.
韩毅 《北京党史》2011,(3):54-55
中苏友好人民公社于1958年成立.2002年完全转制消失.它随着首都建设而发展,伴着改革深化而变迁.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演变中完成了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 一、中苏友好人民公社成立过程 1.农业合作化运动高潮催生人民公社筹建1956年.随着毛泽东主席发表《关于农业合作化运动高潮报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