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40篇
中国共产党   64篇
中国政治   138篇
政治理论   49篇
综合类   5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石春金 《学习月刊》2010,(14):14-15
法治文化指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的法治观念、遵纪守法的传统、及法律的价值取向等各个方面的总和。中西法治文化存在着重大的差别,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差别的呢,笔者认为:宗教信仰的不同影响是形成两种法治文化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宗教信仰在中国与西方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存在着很大的区别。笔者从四个方面论述宗教信仰对法治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2.
2013年春节,大龙小龙参加了北京电视台的春节文艺晚会,很多朋友都打来电话:"你是怎么把他们教育得这么出色的?"说实话,作为两个男孩的母亲,我可没有那份从容和果敢,更多的时候都是在纠结这样做好不好,那样想对不对。  相似文献   
103.
欧阳旺 《理论建设》2012,(2):108-109
纵观中西管理思想史,因社会发展阶段不同,文化背景各异,中西管理思想的表现形式和研究目的也不尽相同,差异甚大。中华文明根植于农耕经济的沃土之中,上下五千年沿袭传承,形成了自省感悟式管理文化,  相似文献   
104.
该文通过对诞生于古希腊城邦制的古代西方政治学和根植于小农经济生产方式的古代中国政治学的比较分析,提出古代西方政治学及其在近代的流变具有开放性、批判性和创制性的特点,而古代中国政治学所显现的则是封闭性、御用性和实用性的特点。基于此,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学,我们要继承、弘扬古代中国政治学中理论联系实际的传统,批判地借鉴古代西方政治学所具有的开放性、批判性和创制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5.
近百年来,中国伦理学和伦理道德经历了复杂的发展演变的历史。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在中国的确立和发展,是本世纪道德转换和伦理文化选择的历史必然;坚持中西融合创新的致思路向,对前人的伦理探索给予历史主义的评价,坚信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是当代最科学的伦理学说,是这一考察所得出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06.
在哲学界,中西哲学差异的比较,历来是个讨论很热烈的问题,哲学各派别都有自己观点。对此塑造论哲学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延续了整个哲学的发展序列,提出了哲学研究在当代应走向以塑造论为中心的见解。本文参考张全新先生的塑造论哲学中关于中西方哲学的观点,对中西哲学差异的做一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07.
比较中西人性观不能简单地说中国思想家主张性善,西方思想家主张性恶;中国人性观是感性的,西方人性观是理性的.比较的目的主要不在区分其优劣长短,关键在于搞清人性的真相是什么.找出中西方思想家在人性的言说中有哪些理念具有超越性价值.中西人性观的比较应从其动态的历史嬗变中通过性善性恶、感性理性、人的超越性这三个维度加以考量.中国的人性观建立在自然血缘和宗法人伦的社会土壤条件中,是在宗教、政治与哲学三位一体结构中言说;西方的人性观建立在神祗、契约、自由人伦的社会土壤条件上,是在神话、宗教、政治、哲学的社会结构中言说.西方把人性是什么的决定权留给理性和信仰,最后的裁决权在上帝;中国把人性的决定权交给人自己,是试图在人间建立精神王国.西方人认为,意志自由和创造力是从上帝那里获得,中国的儒释道则认为,从"天道"中同样能够获得生生不息的创化能力和内在超越的自由品格.  相似文献   
108.
刘颖  邵龙宝 《前沿》2010,(7):39-42
人格的境界理论在中西方民族都备受重视,基于不同的经济生活方式形成不同的人格价值取向。在中国文化里,人格的主要内容是道义人格;西方人则更着力于“有用”。在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过程中,中西方民族体现出在私德与公德,整体和谐与个性自由之间各有侧重的区别。在人格理想最终的旨归追求上有求真与向善的不同。  相似文献   
109.
赵冰波 《学习论坛》2010,26(1):64-68
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怎样对待中西文化的碰撞?怎样把握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与加强民主建设的关系?怎样摆正文化领域中的主旋律与多样化的关系?鲁迅的中西文,匕观为我们提供了一面镜子。鲁迅所处的时代与当今时代本质不同,但在文化层面上的特点多有相似之处,所以,鲁迅的批判精神、拿来主义精神、不懈地追求自由与民主的精神,以及“听将令”、为弘扬主旋律文化的奉献精神,在当前的中国文化建设中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0.
明清之际的"西学东渐",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清初学人的科学思维方式,极大拓宽了他们的科学视野,从而推进了中国传统科学向西方近代科学的历史性转变.但在"天朝情结"和"以夏变夷"观念误导下,清初学者由"会通"滑入"索源",提出了"西学中源"说,把"中西会通"转向乾嘉时期对中国传统科学的盲目推崇,从而延缓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