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40篇
中国共产党   64篇
中国政治   138篇
政治理论   49篇
综合类   5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诗性"与"理性"足可以分别代表东西方文学理论批评的本体精神。在当今"文化失语"与"话语重建"的背景下,张胜冰教授新著《诗性与理性》致力于中西文论的本体精神探求,尝试在对话中重释传统,走一条中西诗学在当代的文化整合、融通互补的新路。对话包括"对古典诗学遗产的再阐释"和"理论心态的调适"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2.
陈钢 《求贤》2007,(10):37-38
身份社会、身份管理横亘中西,伴随人类社会沿袭了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不能否认,在一定的历史阶段,身份管理对于社会的分工与稳定发挥了一定作用,同时它又不同程度地影响和制约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123.
一个国家是不是一个法制国家,根本在于其是否实施宪政。然而宪法不能代表宪政,一个国家能不能实现宪政其根本又在于一个国家对于宪法的信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使双方对于宪政的态度不同。通过比较,我们希望在自身文化的基础上寻找出一条能够实现宪政信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4.
意志自由,即人类借助于对事物的认识而做出决定并采取行动的能力.意志自由是确立道德责任的前提,西方国家对意志自由的思想阐述比较明确,然而纵观中国历史,在中国古代伦理学家那里也能看到很多蕴涵着丰富的意志自由思想.在西方伦理学家那里,意志自由思想以独立方式存在,而在中国伦理思想家那里,意志自由的思想以独立和渗透两种方式存在.  相似文献   
125.
晚清变法奏折体现了中西法律沟通中的核心部分。当时统治者认为中西的沟通点是“仁”,即学习西方法律的标准是符合儒家“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6.
天津是我国近代接受西方文化最早的城市之一,形成了独特的中西融合的城市文化,也成就了独具地域特色的历史风貌建筑。天津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显著标志之一是拥有形式多样的历史风貌建筑。2005年《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实施后,依法确定了三批615幢、95.5万平  相似文献   
127.
法与人:中西法文化人格差异的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学界以往的研究不同,本文旨在探求中西法文化人格差异形成的深层原因。由此出发,文章从人之属性,人与人关系的解读、法赋于人怎样的社会地位三个层面研讨了中西法文化观照下人格差异的表现及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学界研究之不足。  相似文献   
128.
梁启超文学思想是梁启超学术人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梁启超文学思想立足点是知行合一论;梁启超文学思想的核心观点是镕炼新理想以入旧风格;主张的具体实践“新民体”散文是言文合一。  相似文献   
129.
政治文化对行政道德责任的影响全面而又深远,行政道德责任在中西不同政治文化语境下呈现出不同的内容。在西方契约型政治文化语境下的行政道德责任,其责任归宿带有明显的法制化倾向;中国传统等级制政治文化语境下,行政道德责任的责任归宿带有鲜明的自律本位倾向。建构当代中国政治文化语境下的行政道德责任,必须正确处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与西方政治文化的交融,以实现从道德理性到制度理性的新超越。  相似文献   
130.
从中西"封建"概念的差异看对"封建"的误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长期以来,“封建”概念的混乱在中国造成了对“封建”的误解和滥用。为清除这种混乱,不少学者致力于区分“封建”一词的古义和今义,即西周“封建”与现代人理解的“封建”之不同;但是较少辨析中古“封建”之中义与西义。只有从中西中古历史的具体内容出发,分析中西“封建”概念的诸多差异;了解这些差异,才能够克服对于“封建”的误解和滥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