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3篇
世界政治   8篇
外交国际关系   12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24篇
中国政治   30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在美英联军向伊拉克临时政府移交主权的当天,伊拉克临时政府总统亚瓦尔说,这标志着伊拉克作为一个主权国家重返国际社会。人们似乎看到伊拉克重新站起并向前迈进的曙光,然而事实并不那么乐观。  相似文献   
62.
《时事资料手册》2008,(4):32-33
5月28日晚,尼泊尔制宪会议第一次会议以560票赞成、4票反对的投票结果通过了由尼泊尔临时政府提出的有关废除君主制、实行共和制的议案,并宣布5月28日为尼泊尔共和日。自此,拥有239年历史的沙阿王朝宣告终结,世界上最年轻的共和国诞生。会议还要求政府限令国王贾南德拉15天内搬离纳拉扬希蒂王宫。6月15日,尼泊尔临时政府首相在纳拉扬希蒂王宫内主持升国旗仪式,并宣布将王宫名为“纳拉扬希蒂宫博物馆”。  相似文献   
63.
贾鹏 《当代世界》2008,(3):30-31
2007年12月23日,尼泊尔七党签署23点协议,长达3个月的政治僵局宣告结束。2008年1月11日临时政府宣布,将于2008年4月10日举行制宪会议选举。尼泊尔和平进程重新启动,和平之路再现曙光。  相似文献   
64.
钱占元 《党建》2009,(11):60-61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内蒙古草原充满各族人民欢庆抗日战争胜利的喜庆气氛,同时面临着向何处去的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抉择。国民党反动派为夺取抗战胜利果实,抢占内蒙古的地盘,收买和利用日伪残余势力和少数王公贵族,派遣特务,建立国民党的政权。一些在蒙疆和满洲伪政府任过要职的官僚政客和王公贵族,打起民族自治的旗号,借助苏联红军和苏蒙联军的支持,欺骗渴望民族解放的蒙古族青年,掀起“内外蒙合并”、  相似文献   
65.
1939年3月大韩民国临时政府移驻重庆,1945年11月抗战胜利后离开重庆返回韩国。重庆七年是韩国临时政府最光辉的时期。在金九主席的领导下,韩国临时政府得到了中国政府和中国共产党的大力支持。2009年是韩国临时政府成立90周年,本刊特发此文,以兹纪念。  相似文献   
66.
《理论与当代》2005,(11):85-118
1945年9月,当中国人民还沉浸在日本战败投降的喜悦之中时,内蒙苏尼特右旗冒出一个“内蒙古人民共和国临时政府”。为维护国家统一,受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委派,乌兰夫同志带领几名干部“单刀赴会”,经过在苏尼特右旗七天七夜的努力,他们争取了受蒙蔽的当地群众,说服苏蒙联军放弃了对“临时政府”的支持。此后,党中央制定了解决内蒙问题“两步走”的方针:先统一内蒙的自治运动,进而建立由蒙古族实行区域自治的内蒙古自治政府。  相似文献   
67.
伊拉克大选于2005年1月31日举行。2月13日选举委员会公布了大选结果:以什叶派穆斯林领导人为主的“伊拉克团结联盟”获得约48%的选票,得票数位居第一;位居第二的是库尔德政党联盟,得票率超过25%;临时政府总理阿拉维领导的伊拉克民族和谐组织的得票率接近14%,位居第三。  相似文献   
68.
69.
在秘密举行美英联军占领当局向伊拉克临时政府政权移交仪式后,美国驻伊拉克最高文职行政长官布雷默悄然而去,但他身后留下的不是一个平静的、步入正轨的伊拉克,而是硝烟四起,暴力不断的烂摊子。  相似文献   
70.
列宁在十月     
闻一 《学习导报》2012,(22):57-58
在十月的日子里,10月24日(注:1917年)是个非常重要的日子。这一天攻打临时政府盘踞的冬宫的军事行动开始实施。但是,这种史无前例的攻打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布尔什维克的阵营里长期存在的要不要武装起义的争论,此时虽然表面上已经不复存在,但是对于如何攻打冬宫和在什么时候实施这一计划仍是有争议的。 彼得格勒苏维埃的领导人所持的立场是等等看,如果政府企图反对,就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彼得格勒苏维埃一直在主持行动,这就令当时列宁并不在场的布尔什维克中央委员会有所疑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