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篇
  免费   4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84篇
中国共产党   33篇
中国政治   38篇
政治理论   8篇
综合类   4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主客观相一致原则是刑事司法的一个基本原则,认定行为构成某种犯罪,既要求行为人客观上实施了这样的行为,也要求行为人主观上对危害后果有认知。如果在认定犯罪上不考虑行为人的主观过错,难免陷入客观归罪。  相似文献   
112.
在教育劳动中,教育威信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力量,它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会直接影响教育教学效果,本文从教育威信的内涵及其形成的主客观条件阐述了教育威信的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113.
刑法学中主客观相统一原则的承继或废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论中的主客观相统一原则主要包括犯罪成立条件上的主客观要素的共存性和一致性.对于犯罪成立而言,应当考虑是否有主观的意思决定(包括故意和过失)以及是否有受主观意思支配的客观的方面,并且要考虑主客观要素的协调一致性.主客观相统一原则不是犯罪成立要素的价值论.历史地看,没有不讲价值论的犯罪评价机制,但却有不讲主客观相统一的犯罪评价机制.主客观相统一是认识进步的产物.大陆法系的犯罪论体系虽然是在自然主义、新康德主义、二元论等哲学基础上建构起来的,但并非容不下主客观相统一原则.价值评价因素与主客观相统一原则并不冲突、矛盾.  相似文献   
114.
近期,引起社会关注的河南平顶山的李怀亮案以及北京的朱令案尽管差别很大,但目前来看,应都属于疑案。受案件侦破条件、侦查技术和能力等主客观因素的制约,一些案件最终成为既无法认定、又不能排除的疑案,甚至永远侦破不了,是司法实践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因此,所谓"命案必破",  相似文献   
115.
《党史文汇》2021,(2):8-9
党的十九大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分两个阶段推进的战略安排,即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议》立足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主客观条件,从9个方面对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进行了更加清晰的展望和顶层设计。  相似文献   
116.
刑事违法性,是指一个人符合哪些主客观条件才构成犯罪.也就是说,你怎样想、怎样做才会构成犯罪. 怎样想才构成犯罪 法律不是对人的所有想法都予以追究的. 对人的一些善的想法,法律是保护的、鼓励的,甚至对人因善意导致的危害后果,在很多情况下,法律也是免予刑事责任的,如因救火导致私人财产被破坏,法律以紧急避险为由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17.
在《刑法修正案(十一)》新增危险作业罪的罪状中,我国《刑法》在犯罪构成上第一次明文规定了“现实危险”的法律概念。现实危险是一种现实可能,它有着深厚的哲学底蕴;现实危险概念以点带面地揭示了其他犯罪的危害行为同样具有现实危险;现实危险是危害行为的本质属性,它表现行为人的主观恶性。现实危险在刑法上具有定罪根据、唯物决定论的基石与统合违法性论等机能。现实危险说的提出,顺应了风险刑法的立法转向,赋予了预防主义以当代含义,并使主客观相统一原则得到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8.
江怀 《广东党史》2004,(6):15-18
西路军被打散1936年10月28日,由红三十军、九军、五军组成的西路军,共2.18万名指战员,奉中央军委命令,在甘肃省靖远县河包口渡过黄河,进入河西走廊,执行打通国际路线的战略任务。时任西路军军政委员会主席陈昌浩,总指挥徐向前,副总指挥王树声。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西路军最后惨败了。  相似文献   
119.
行江 《政法论丛》2005,(1):25-29
牵连关系是牵连犯理论中的关键问题 ,它既是牵连犯概念的直接反映 ,又直接决定着牵连犯的成立范围。确定牵连关系的标准不同 ,对同样一种情况往往得出不同的结论。通过分析传统理论 ,结合目前我国理论研究的现状 ,对牵连关系采取从严解释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120.
2003年1月17日最高人民法院之批复使得刑法学界对于奸淫幼女(罪)的种种争议告以终结。从奸淫幼女的历史出发、考察中外法域关于奸淫幼女的规定,可以看出,奸淫幼女中要求对幼女的年龄明知。这种明知涵盖故意和过于自信的过失。理论中正确界定"知道或应当知道",实践中贯彻主客观相统一原则,对于奸淫幼女的认定会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