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13篇
中国共产党   79篇
中国政治   47篇
政治理论   9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薛惠娟 《乡音》2014,(7):4-5
6月9日,省政协主席付志方到辛集市调研。他强调,要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坚持创新驱动,下大力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培育新的支柱产业,努力打造区域经济中心。省政协秘书长郭大建参加调研。付志方一行首先来到位于辛集市马兰农场的石家庄市农科院试验基地,实地考察小麦节水抗旱试验示范田,  相似文献   
22.
他今年刚刚29岁,在乡镇司法所工作9年,用执着的追求和无私的奉献谱写着一曲无怨无悔的青春华章,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就是刚刚获得"全省司法行政系统先进个人"的共产党员、张掖市甘州区乌江镇司法所所长王文才。  相似文献   
23.
刘素琴 《人大论坛》2009,(12):45-45
乌江思林水电站建成后,环保丁作怎么办?11月19日至20日,驻思省人大代表任廷禄、丁朝红、汪小英参加了思南县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的省人大代表及部分县人大代表集中视察乌江思林水电站库区治理情况活动,并提出了有关的建议意见。  相似文献   
24.
寻找田秋墓     
田永红 《当代贵州》2012,(18):42-43
田秋利用在朝廷做谏官之机,向皇帝上了《开设贤科以宏文教疏》,请求朝廷允许贵州单独开科乡试。从此,贵州人才辈出,直追中原。4月的一天,阳光灿烂,春意盎然,我邀约80多岁的文博专家汪育江老先生前往田家坝寻找田秋墓。田家坝坐落于思南城河东3公里处的小盆地。这里三面环山,一面临乌江,整个地势好象一把太师椅。450多年前即明嘉靖三十(1556)年的一天,一群敲锣打鼓,头裹白帕,身着孝衣的丧葬队拥着一具颇大的灵柩,来在这里进行安葬,当时这里也许是一片茂盛的森林,抑或还有许多动物藏身于此。安葬时的锣鼓声,恸哭声以及道士先生高声朗诵发出的祭  相似文献   
25.
地处黔、渝、湘、鄂四省(市)边区结合部的乌江之滨的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因特定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赢得了三张国家级名片: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乌江山峡百里画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麻阳河、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  相似文献   
26.
魏华 《揭阳论丛》2004,(1):82-84
宋朝南渡以后,李清照诗词的社会意义明显增强,她通过自己的诗词不断表达她对收复中原的必胜信心,对沦陷区人民的无限关注,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历尽忧患以后的家国身世之感,从而使这些作品闪烁出爱国思想的光芒。  相似文献   
27.
王文琦 《当代贵州》2012,(27):56-57
20年来,特别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乘着"西电东送"的春风,乌江公司不断加快发展步伐,一座座水电站相继矗立在乌江两岸,宛如一颗颗明珠放射出耀眼的光彩。乌江是贵州的第一大河,奔腾千里,流域广阔,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水能资源,是全国十三大水电基地之一。开发乌江,对于富民兴黔、实现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顺应国家能源开发  相似文献   
28.
各界画廊     
《各界》2013,(1):F0004-F0004
侯廷峰,著名书画家,国画师从张立辰、邱振中、姜宝林,书法师从王镛、沃兴华、石开等先生,现任北京师范大学首届高研班花鸟工作室导师兼北京人文大学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相似文献   
29.
朱飞镝 《人民论坛》2012,(35):178-179
在乌江发源之地的滇东北地区,彝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既保持了自己的传统,又与其他民族相互影响,形成了独特的风俗,研究包括婚俗在内的彝族风俗,是西南少数民族研究的应有之义。探究滇东北彝族的婚俗,对于深入研究彝族文化,乃至西南民族文化都能提供极大的参考、佐证和帮助。  相似文献   
30.
《法律适用》2012,(1):6
2011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后,中国当代法治要求的"有法可依"基本完成。"有法必依"成为法院所担当职责中最重要的价值宣言。国家法制建设重点也将转入研究法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法律适用》紧密结合审判实践,研究法律适用中的新型、疑难和特殊问题,致力于对法学理论的深入研究。2012年《法律适用》将与重庆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共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