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96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4篇
各国政治   74篇
工人农民   81篇
世界政治   239篇
外交国际关系   61篇
法律   875篇
中国共产党   2748篇
中国政治   4309篇
政治理论   767篇
综合类   1191篇
  2024年   96篇
  2023年   598篇
  2022年   735篇
  2021年   695篇
  2020年   695篇
  2019年   275篇
  2018年   146篇
  2017年   92篇
  2016年   190篇
  2015年   282篇
  2014年   857篇
  2013年   897篇
  2012年   707篇
  2011年   645篇
  2010年   625篇
  2009年   588篇
  2008年   654篇
  2007年   484篇
  2006年   399篇
  2005年   183篇
  2004年   133篇
  2003年   125篇
  2002年   106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01.
张清林 《桂海论丛》2021,37(2):108-113
乡村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乡村文化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在新时代语境中,乡村文化振兴的价值诉求包括:激活乡村文化的生命活力;推动乡村文化的新陈代谢;为乡村振兴战略固本铸魂;满足乡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为建设文化强国夯实根基。振兴乡村文化,一要构建政府、文化工作者和乡民“三位一体”的协作机制;二要构建乡村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的保护和传承机制;三要构建乡村旅游、文化市场培育和文化产业开发相结合的文化发展模式;四要构建家风文化、乡俗文化与新时代公民道德为一体的文化建设机制;五要构建不忘本来、吸收外来和面向未来的文化整合模式。  相似文献   
202.
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关乎农村产业、生态、文化建设的综合课题,它超越了产业发展和经济范畴,涵盖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多个领域。让乡土文化回归并为乡村振兴提供动力,让农耕文化的优秀菁华成为建构农村文明的底色,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时代课题。振兴乡村,是一项长期性的战略任务;留住乡愁,更是一项振兴乡村、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建立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任务。振兴乡村,首要的是要留住乡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尊重农村固有习俗,在保留原汁原味乡村文化基础上,让农村旧貌换新颜,使振兴乡村有足够的底气,振兴乡村有所依归。这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203.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标志着我国城乡一体化进入到城乡深度融合的新阶段。乡村振兴离不开农村经济的繁荣发展,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种新兴业态,迅猛发展的农村电商已成为有效激活农村市场、创新农产品交易方式、推动农民增收、引导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引擎。针对当前吉林省农村电商发展中存在的诸多"短板",要在电商生态和品牌化建设、人才引进和培训、脱贫攻坚等方面加快推进。  相似文献   
204.
记者:宋主任,您好!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并被写入《党章》,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这一战略的目标任务、实施举措进一步被明确。您是农业经济专家,您认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是基于什么背景?宋洪远:我个人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主要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5.
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他还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深入领会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总目标,必须高度重视教育的基础性和引领性作用,优先发展乡村教育事业。  相似文献   
206.
刘苗苗 《瞭望》2015,(15):34-36
乡村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村落,在城镇化浪潮中,正在加速消失。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显示,中国的村庄2000年时约有360万个,到2010年的十年间,减少到270万个。  相似文献   
207.
全面小康不能让一个人掉队,扶贫开发贵在精准。贵州以辩证的创新思维实施精准扶贫,让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全面落地生根,这种对历史和人民负责的真扶贫思维方式值得借鉴。 一、精准扶贫的成效 客观的数据,最能让人做出科学分析和精准判断。2014年贵州在实施精准扶贫中,选派55864名干部组成11590个驻村工作组开展驻村帮扶,实现了党政机关驻村干部对贫困村的覆盖率100%。  相似文献   
208.
困境与路径:以新乡贤推进当代乡村治理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李金哲 《求实》2017,(6):87-96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乡村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方面,乡村从过去的"一大二公"的旧体制中解放出来,逐步走向现代化;另一方面,乡村治理并未实现现代转型,面临着经济失衡、乡规失范、人才流失、文化失语等新的困境。随着改革开放和新型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一个兼具乡村与城市、传统和现代基因的新乡贤群体开始产生,在乡村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逐渐成为跨越乡村治理困境的一个重要选项。因此,探索新乡贤群体推进当代乡村治理成为一个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9.
农业供给侧改革为乡村建设提供了机遇,也带来挑战。传统文化为村落共同体再造提供了优质文化资源,凝聚了村庄文化内核,为公共生活和社会整合提供了手段,提升了村民的生活品质。农业供给侧改革不能消灭小农,而是服务小农,打造服务小农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业供给侧改革要适度发展,不能大跃进。乡村教育要以本土文化为资源,利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提升农民的幸福感。今日乡村建设引入了大量的外部资源,忽视了原住民的参与,没有原住民的参与,很难取得真正的成功。在资本下乡和农业资本化的背景下,乡村建设要切实维护农民权益,防止乡村建设的去农民化,增强农民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210.
农村“三变”:打通农业市场化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振 《当代贵州》2017,(3):40-41
"三变"改革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对规模化、组织化、市场化发展需要的体制机制,可解决好分散的农户干不了、干不好、干了不合算的问题。2017年贵州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暨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强调,要深入推进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化财政支农改革,加快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健全农村创业创新机制,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入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