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1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2篇
各国政治   58篇
工人农民   55篇
世界政治   162篇
外交国际关系   32篇
法律   455篇
中国共产党   2289篇
中国政治   2736篇
政治理论   650篇
综合类   1017篇
  2024年   96篇
  2023年   578篇
  2022年   715篇
  2021年   671篇
  2020年   663篇
  2019年   257篇
  2018年   140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157篇
  2015年   215篇
  2014年   596篇
  2013年   578篇
  2012年   449篇
  2011年   373篇
  2010年   364篇
  2009年   376篇
  2008年   316篇
  2007年   263篇
  2006年   234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61.
乡村以农业为主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基础孕育和发展了中国特有的文化精髓和思维方式。在乡村建设中,既要凸显传统文化韵味,又要突出本地特色。"六合模式"是指在乡村建设中要做到"天人和合、多规融合、资源整合、乡绅迎合、文旅统合、产业竞合"。"六合模式"是一项系统开发、整体推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为主体的新农村发展模式,有效规避农村发展碎片化、重复性和无序性,保证新农村有序、高效和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2.
近年来,湖北省谷城县认真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依托自然山水与人文条件,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坚持因地制宜、返璞归真、文化引领、差异化发展、标准化管理、规模运营、一次规划分步实施、多措并举注重宣传八大原则,加快建设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全力打造美丽谷城,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63.
陈杨 《理论建设》2017,(5):86-90
现代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在人口向城镇聚集的过程中,如何阻止农村衰落,实现城乡共赢共生,是中外现代化的一大难题。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1世纪以来,我国进入现代化快速发展时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镇化要发展,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也要发展,城乡同步发展才能相得益彰。即使将来城镇化达到70%,还有4-5亿人在农村,农村决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在现代化进程中加强乡村治理,创新乡村治理体制机制,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对于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意义重大而深远。  相似文献   
164.
新时代以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具有鲜明的价值意蕴,抓好基层党建工作既是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任务,也能为乡村振兴提供有效的组织、引领和服务保障。本文依托对宁夏回族自治区X市的考察,总结其在以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过程中,打造基层党建共同体、优化基层党员管理、提高党员教育培训质量、强化专干队伍建设等方面的经验,并在党员培训、产业动能、人才队伍、内生动力等方面提出了优化方式。  相似文献   
165.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武汉市黄陂区推行“四主”开发模式,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取得初步成效。“四主”开发即政府主导开发、企业主体开发、农民主动开发、行业主管开发。这些作法和经验值得在其他地区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66.
近年来,乡贤回归参与乡村治理成了村级治理的一种新模式。充分发挥乡贤在村庄治理中的积极作用,避免出现“精英俘获”和“寡头治理”,已是当下乡村振兴的当务之急。税费改革以来,乡村治理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通过分析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实际,可以了解其动力机制,包括政绩、社会声誉及制度耦合等。将乡贤兴村治村引入法治化轨道,需要从四个方面着力:通过党建引领加强村级组织和治理体系建设,通过民主选举把好乡贤进入村治体系的入口关,通过民主决策实现村社内不同阶层正当利益的兼顾与平衡,通过民主监督全方位划定村级“小微权力”作用边界。  相似文献   
167.
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以及实践逻辑来看,数字赋能乡村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以及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数字赋能乡村振兴已经取得了明显效果,但是仍然存在法制保障原则化、治理结构和治理能力割裂化以及权利保障象征化的窘境。在法治保障视角下,一是要通过完善制度供给与数字赋能乡村振兴整体设计;二是通过数字赋能链接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结构扁平化;三是通过平台赋能“数字协同”强化权利保障,以期达到乡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8.
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是实现"十四五"时期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是推进乡村治理取得实质性进展的新思维、新模式。当前,作为国家基层治理重要场域的乡村治理空间呈现出高度空心化、碎片化、异质化,面临着相对复杂的治理任务。如何以新生的治理要素重塑乡村治理秩序,考验着各级党委政府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智慧。因此,以乡村治理中的新乡贤为研究视角,分析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善治根源、角色定位、发挥效用的内在机理和治理路径,对于优化当下乡村治理资源、培育乡风文明、化解乡村矛盾、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9.
姚澍 《行政与法》2024,(5):93-103
诉源治理的重点在基层,人民法庭贴近人民群众,参与诉源治理具有天然优势,是乡村诉源治理的重要主体,其与政府等主体在地方党委的领导下,共同参与诉源治理。在人民法庭参与诉源治理的过程中,存在着“案多人少”的矛盾突出、乡村纠纷化解难度大、复合型的乡村法官短缺以及诉源治理合力不足等问题。有必要通过将治理理念融入司法裁判、协调人民法庭和其他主体的关系、加强智慧科技手段的使用以及加大立法供给等方式来提升诉源治理的成效。  相似文献   
170.
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与和谐社会构建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乡村旅游已成为我国旅游业新的增长点和亮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绝大多数乡村有条件、有市场顺应国际国内旅游业发展的潮流发展乡村旅游。实践证明,少数民族地区开展乡村旅游对构建和谐社会起着多方面的积极作用。少数民族地区乡村应把握好乡村旅游的开发原则,探索其开发的有效途径,实现少数民族地区乡村的经济发展与全面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