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2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14篇
工人农民   6篇
世界政治   1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3篇
法律   134篇
中国共产党   172篇
中国政治   298篇
政治理论   34篇
综合类   8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31.
如果说时间是一条流动的河,那么在记忆的河床上,总有一些瞬间定格为永恒。通过新媒体平台发送元宵节的语音祝福,与正在采访的记者进行视频连线,亲自切换按钮体验模拟播出……2016年新春,习近平总书记前往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实地调研,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亲切的关怀、殷切的嘱托、温馨的场景,令人难忘。一年来,全国新闻战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相似文献   
32.
新华社山西分社原社长马明的新书《辙印》日前出版。这部马明90岁开始亲自书写,历时2年,有洋洋洒洒37万字、图文并茂的史实巨著,将马老亲历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忧国情怀、真知灼见、对党的事业坚定不移的信念,融汇  相似文献   
33.
宪政史研究以宪法文本为中心,这似乎是一个惯常做法,因此,在法学界主流的中国宪政史书写模式中,论者多集中于《钦定宪法大纲》、《宪法重大信条十九信条》等宪法性文件的文本梳理,而聚焦于民元时期的从王朝到共和国的宪政转型,则以《临时约法》为重。  相似文献   
34.
某些案件中,行为人故意临时用左手做伪装书写,以掩盖自身真实的书写笔迹。左手伪装笔迹与右手正常笔迹之间虽存在较大差异,但可以通过比较检验对书写人进行同一认定。由于个体生理特性以及书写运动机理,书写人的左手字往往能够反映其右手书写活动中的某些书写动力定型,为鉴定左手伪装笔迹提供了重要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35.
笔迹鉴定作为认定人身同一的一门法庭科学技术,其原理主要是基于不同书写人的书写习惯体系总和不同,即个人书写习惯的特殊性。然而,基于书写规则、教育环境等共同条件,不同人的笔迹特征可能具有程度不同的共同性。在笔迹鉴定时,文件检验技术人员应当对于两个不同人之间出现的书写习惯相似性问题引起足够重视,尽量避免由此产生误检。  相似文献   
36.
从古书记载中发现,古人"发表"文章的形式主要有三种:其一,通过驿站传递文章,即以书信发表,称为"简"。据《诗话》载:"元微之(元稹)守会稽,白乐天(白居易)牧苏台,置驿递诗,往来谓之诗简。"其二,题写于公众场合墙壁上。即以墙上书写方式发表,元稹在《白氏长庆  相似文献   
37.
在绿色蔓延的盛夏时节,2014年7月18日下午,北京市友谊宾馆贵宾楼多功能厅内群贤毕至,《中国民政》杂志社诚邀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主管民政宣传的民政厅(局)长、办公室新闻宣传和政策研究部门负责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等70余人,举行了一场隆重的《中国民政》创刊30周年座谈会。  相似文献   
38.
穿透世相的灵魂书写——“深圳八大家”小说丛书读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秀的小说,总是挂满了锁。"①此言用以形容新近出版的"深圳八大家"小说丛书,也许是切中肯綮的。这八位深圳作家,可以说在国内小说写作领域风生水起,风格独具,各美其美:邓一光的雄才悲悯、杨争光的诡谲荒诞、南翔的斯文睿智、曹征路的冷峻沉郁、吴君的幽婉细腻、盛可以的尖锐暴烈、  相似文献   
39.
陈静 《法国研究》2013,(3):34-38
安妮·埃尔诺的作品《悠悠岁月》在写作手法上可谓独树一帜,在“社会自传”的基础上,它彰显了女性自我书写的非凡和大气。作者用印象派的本色笔触再现作为女人的真实生活,一张张老照片则充当了时代的标志,将个人和集体的回忆同时激活,加上互文手法的频繁使用使得整个作品意义更为丰富,可读性强,而对女性身体特征的客观描写则犹如打开了一部女性的生存和发展史。  相似文献   
40.
往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