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27篇
工人农民   29篇
世界政治   86篇
外交国际关系   140篇
法律   209篇
中国共产党   523篇
中国政治   953篇
政治理论   182篇
综合类   22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252篇
  2013年   252篇
  2012年   266篇
  2011年   255篇
  2010年   190篇
  2009年   208篇
  2008年   191篇
  2007年   121篇
  2006年   115篇
  2005年   100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31.
当夏天就要过去的时候,导演刘镇伟领着他的《机器侠》飘然而至,只因在上映前曾在万众瞩目的《新闻联播》中闪现过那么一秒,这部被称之为中国首部以科幻为题材的大片,便由此无辜引来一片笔诛口伐,对于被眼花缭乱的《变形金刚》宠坏的观众们来说,《机器侠》中乏  相似文献   
832.
宋代是我国古代山水画的重要发展阶段,两宋画坛人才济济,群星璀灿,画家画风各异,勇于探索,勤奋耕耘,硕果累累,对后世影响极大,值得后人关注。  相似文献   
833.
用“短”     
人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有一部分同事对你的表现充满敌意,如果不懂怎样与同事相处,将会在工作及生活中举步维艰。  相似文献   
834.
清代著名学者、书画家阮元(1764-1849)在《泰山志》序言中说:“山莫大于泰山,史亦莫古于泰山。”登泰山如登天,登天的路也是一条石刻的长廊。参差错落的石刻,或记载泰山的庙宇,盘路的兴废,或记载帝王祭祀  相似文献   
835.
砚友郭永琰先生手书唐人绝句八十首,即将付梓。他很客气地提着一大卷已托裱好的原稿,来故宫请我作序。照理说:永琰的书法功力比我高,名气比我大,捧读这券法书,我只有汗颜而已。然  相似文献   
836.
《求贤》2006,(11):F0003-F0003
本会馆拥有顶级高尔夫球场,旨在服务于高端客户,为至尊身份的高球爱好者提供本地区前所未有和无可比拟的休闲式商务环境。经典欧式新古典主义装修风格的商务会馆自然、内敛、大气,与球场相毗邻更显气派非凡。  相似文献   
837.
收藏的起源     
里路 《八桂侨刊》2003,(3):57-57
在中国历史上,人们收藏历史遗存物品,起源甚早。1936年,在河南安阳殷墟发现的商代王室储存占卜档案的地穴,出土了17000多片甲骨,反映了当时对王室档案的保藏和管理。  相似文献   
838.
少年木匠,苦命娃偏偏爱画画 我叫萧泉山,1975年出生在铜梁县巴川镇牛王村,父母都是勤劳纯朴的农民。父亲萧云高爱好书画、雕塑,他只要有空,不是写写画画就是用泥土塑一些常见的小动物,他还能用钢筋、混凝土把龙做得生动传神。哥哥也爱好书法、绘画、音乐。我们父子三人在一起时,讨论最多的就是书法、绘画。当时,我家穷,没有钱买纸笔,我们就拿木炭、石灰在地上、墙上画。我和哥哥上学后,常在作业本、书本的空隙处画满从小人书上临摹的人物,为此没少挨老师的批评。但我们写的字和画的画在班上是无人能比的,我在上初中一年级时就获得过全校书法比赛第一名。  相似文献   
839.
840.
风骨与物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的专业是日本语言,但闲时也思考一些有关中日文学的问题,且此癖已积20余年,因而对中日文学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由模糊到清晰、由表象而入里的渐变过程。在这一漫长的渐变过程中,笔者也拜读过不少中日学者关于中日文学的论著,其中又以中国学者的论著居多。每当读罢掩卷之际,均感茅塞顿开,受益良多。然而,这些论著的内容主要是中国文学在日本的流布与传播、日本对中国文学的师承与借鉴、中国文学在日本的历史地位、日本对中国文学的评价与研究等等。至于中日文学的本质区别,可能因研究领域或研究方向之不同,诸学者所论甚少。有鉴于此,笔者拟就中日文学的本质区别聊发议论,以陈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