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17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28篇
中国共产党   72篇
中国政治   116篇
政治理论   11篇
综合类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频繁的台风、干旱、洪水,冰川加速融化,物种加速灭绝,这些都是全球变暖带来的灾难,而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消耗产生的二氧化碳正是导致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而我们每天都要呼吸、上网、用电、坐车  相似文献   
222.
雷蕾 《学习导报》2010,(24):58-60
“低碳生活”指的是一种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也是一种态度。比如人人都注意节电、节水、节油、节气;除了植树,还有人买运输里程很短的商品,有人坚持爬楼梯,形形色色,有的很有趣,有的不免有些麻烦。但这些生活中的点滴确实处处体现着我们的低碳精神。  相似文献   
223.
2010年5月1日.上海世博会隆重揭幕,开始了为期半年的世博会展出.本届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其中展示的低碳创意也会让生活更美好.世博科技的主要目标之一是"低碳排放",包括园区内客运交通工具"零排放",以及建筑和照明二氧化碳排放减少30%.此外,园区还将实现生态和谐和资源综合利用、管理运营的便捷高效和安全.  相似文献   
224.
溺死是由于液体阻塞呼吸道及肺泡,阻碍气体交换,致使体内缺氧、二氧化碳潴留而发生的窒息死亡[1]。水中尸体大多数属意外,少数属自杀,也有他杀后移尸入水而伪装自溺者。因此,对于水中尸体进行溺死诊断需十分谨慎。对水中早期(新鲜)尸体,根据溺死尸体征象,如蕈样泡沫、鸡皮样皮肤、水性肺气肿、肺肋骨压痕等诊断溺死并不困难,而高度腐败尸体因溺死征象遭到破坏,常难以判断。  相似文献   
225.
当今社会由于科技的飞速发展,虽然人类的生活明显提高,但是环境危机的大范围爆发,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则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低碳生活已成为人们现代生活的时尚,碳排放所引发的种种问题引起了全球的关注。在对这一问题上,人们开始反思工业文明时期人类对自然的影响,重新审视人类与自然、人类与环境的伦理关系。  相似文献   
226.
余川 《江淮》2012,(2):46-47
台湾年轻人张杨乾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花费10分钟在博客上记录自己每日的碳排量。在某天的一篇记录中,他这样记载:搭公交车11公里消耗0.88公斤二氧化碳;搭电梯35层消耗7.63公斤二氧化碳;热水澡15分钟消耗0.42公斤二氧化碳……今天总共消耗12.976公斤二氧化碳。把每天的生活轨迹跟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直接挂钩,张杨乾是华人第一人。因此在台湾,他被称为"减碳达人",他的"低碳部落格"  相似文献   
227.
德国因其经济规模及结构而成为欧盟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之一,作为绿色运动的发源地,德国力争成为欧洲气候保护的领跑者。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德国各党派就在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方面达成了实质性的一致意见。一、提出并实现气候保护战略目标1990年6月,德国联邦政府在内阁会议上提出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即到2005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在1987  相似文献   
228.
<正>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各国都在努力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2005年以来,随着《京都议定书》(一份关于抑制全球变暖的国际公约)的有效实施,全球范围内催生出发展低碳经济的高潮,并逐渐影响  相似文献   
229.
编者按:2009年11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十二五”及其后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制定相应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办法。12月18日,温家宝总理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领导人会议上发表题为《凝聚共识加强合作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历史进程》的重要讲话重申了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230.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一度成为全球人类目光的焦点,中国在这个国际场合承受的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压力,相信一般的老百姓还没有直接的感受,但在政府层面,压力之大已众所周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