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15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38篇
外交国际关系   55篇
法律   8篇
中国共产党   14篇
中国政治   114篇
政治理论   16篇
综合类   2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61.
东北亚经济合作具有广泛的政治内涵,影响东北亚区域合作的原因表现为三大因素:政治互信缺失,经济失衡加剧,国际体系变迁.这三大因素导致东北亚区域内国家关系表现出区域内各国的互动具有高度的"敏感性",政治与安全的合作呈现出其他地区少有的"脆弱性".其中,缺少政治互信表现为"根本性"的原因.可以说,政治信赖关系的构建对区域内各国自身的稳定与繁荣、周边地区的和平与安定具有深刻与长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62.
《两岸关系》2009,(5):4-4
4月26日,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王毅在南京会见了刚刚结束两会领导人第三次会谈的台湾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一行。王毅说,推进两岸关系进程,应经济为先,循序全面发展;互信为重,逐步破解难题。  相似文献   
263.
《党政论坛》2011,(12):8-8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2010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强调中国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军事扩张,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  相似文献   
264.
钟岷源 《南风窗》2010,(1):24-25
"若在20年前这座桥就开工,对整个珠三角的拉动是很大的,那时这个区域都是外向型经济,而香港对它的拉动力是可想而知的。"  相似文献   
265.
两岸政治互信问题极其复杂,利益认知上的差异和冲突是根本原因;建立互信的过程,本质上就是追求利益重叠面、构建共同利益的过程。本文从利益认知与两岸互信的关系出发,先后讨论了“台独”势力、威慑战略、制度差异、台湾的“国际空间”、自信与互信的关系等重要因素与两岸互信之间的关系,其实也就是两岸互信面临的诸多困境,最后探讨了破解这些困境、建立两岸互信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66.
邻避设施的兴建、公众权利意识的觉醒以及政治开放性的增强,带来了一场以社区居民为主导力量的“不要在我家后院”的环境保护运动.实践表明,政府作为处理邻避运动的主导力量无法独立地妥善解决邻避冲突.环保民间组织以其公益性、志愿性、民间性等特点使其在处理邻避运动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政府的可靠搭档.  相似文献   
267.
王麟 《友声》2009,(1):20-20
<正>11月18日晚,为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30周年,日本日中文化交流协会在东京举办题为"展望中日文化交流未来"的演讲会,日本文化界等各界人士约300人出席。  相似文献   
268.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化”概念已逐渐被世界各国所接受,成为跨越国象和民族界限的共同理念。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国际合作的目标。当今世界各国问的经济合作与化交流更加广泛和深刻,而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已成为国际合作的要求。在全球性问题不断出现的形势下,各国必须加强国际合作,使这一问题通过各国的共同努力,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解决。面对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经济全球化进入了新阶段,从而也促使各国经常开展国际合作性的研究与开发。经济全球化加强了各国间的接触和日益密切的交往,不但使多边主义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推崇,而且使国际合作也将进入互信合作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269.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人报告中指出,“希单双方共同努力,探讨国家尚未统一特殊情况下的两岸政治关系,作出合情合理安排;商谈建立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稳定台海局势;协商达成两岸和平协议,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前景”。这是中共中央对未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出的三大政治愿景与目标。  相似文献   
270.
张哲馨 《亚非纵横》2012,(5):8-14,59,61
近年来,中美在亚太地区的地缘矛盾和较量日益尖锐,两国在亚太地缘安全上似乎正陷入一种难以摆脱的“合作困境”。然而必须看到,这一困境产生的根本原因既非“大国必因争霸而走向对抗”的历史宿命,也不是中美政治制度差异所导致的对彼此的永恒猜忌,而是中美在对彼此的战略试探和相互适应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战略互疑。令人欣慰的是,两国高层正在通过不断的相互“战略再保证”,努力巩固和扩展双方的战略互信。同时,两国在亚太地区各领域展开的务实合作及该地区其他积极因素均有助于中美在地缘安全上找到一条新型的大国共存与合作之路。未来,两国应通过更多对话及互利合作,进一步巩固彼此的战略互信,在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及领导作用的基础上,逐渐整合亚太地区现有的各种安全机制,为各国和谐共处与共同繁荣创造更加安全稳定的地区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