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11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14篇
中国共产党   334篇
中国政治   168篇
政治理论   42篇
综合类   3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3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166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9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黄波 《传承》2009,(7):39-39
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傅斯年一生富有传奇色彩:年轻时以五四运动的北大学生领袖著称;后来潜心向学,创办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并一度代理北京大学校长;中年参政,任国民政府参议员,期间深挖腐败、不畏强权,炮轰与蒋介石有姻亲关系的行政院长孔祥熙,"傅大炮"之雅号享誉全国;1947年,他针对蒋介石的小舅子、新任行政院长宋子文发表的《这个样子的宋子文非走开不可》的雄文,成为现代史上文人论政的经典。  相似文献   
52.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各个历史时期,山东省有数不清的仁人志士为了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人民的幸福献出了宝贵生命,他们当中的绝大部分有着一个光荣的名字——中国共产党党员。这些优秀的齐鲁儿女,以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对理想信念的执著追求、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心,谱写了名垂青史、彪炳千秋的壮丽篇章。  相似文献   
53.
1919年5月4日,中国大地爆发了一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运动——五四运动,这场运动中折射出来的五四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贯穿于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进程中,并对我国革命、建设、改革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通过对五四运动爆发的历史特点及其在中共历史发展中的作用,阐述五四精神对当今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启示。  相似文献   
54.
1953年2月,我从北师大历史系调出到马列教研室当资料员.此后的一年里,我读了许多杂志,如<新青年>、<每周评论>、<国民>、<新潮>等.对<新潮>形成一种看法,认为五四运动前的<新潮>比较好,在反封建专制主义方面有贡献,五四运动后的<新潮>就差劲了,宣传资产阶级学说,不拥护十月革命,不关心现实斗争,总之是向右转了.形成这种看法,大概也与<新潮>社主要创始人罗家伦、傅斯年后来的政治经历有关.  相似文献   
55.
70年前,在五四运动爆发20周年之际,中共开始将5月4日定为"青年节",以示纪念。70年来,中共组织的纪念方式有以下几种类型:一、号召动员型。主要在中共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的重大历史关头,或"五四"逢五年、十年纪念时,采取群众集会形  相似文献   
56.
57.
2009年是五四运动90周年。为纪念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5月8日。由中央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中国现代史学会、北京市中共党史学会联合召开了“五四运动研究的现状与前瞻”学术座谈会。来自中央党校、中央党史研究室、国家博物馆、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共20余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58.
五四运动时期,李大钊等人倡导、发起“到民间去”的运动,一批知识分子投身乡村建设,在农民中进行启蒙教育。抗战爆发后,在中国共产党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号召下,广大知识分子以“文艺下乡”、“文章下乡”为载体,肩负起神圣的民族责任,掀起“下乡”高潮,深入农村进行抗日救亡宣传活动。  相似文献   
59.
韩丽萍 《乡音》2013,(9):41-42
她是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天津"五四运动"的领导者。她是天津"觉悟社"的创始人,中国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新女性,也是中国第一位留法女博士。她才华横溢,胆略过人,却命运多舛,悲壮一生……与周恩来倡导成立"觉悟社"张若名(1902~1958),字砚庄,生于河北省清苑县温仁村一个封建大家庭里。她自幼聪明活泼,性格倔强。1910年,父母送她到天津上小学。小学毕业后,张若名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当时名  相似文献   
60.
许进 《各界》2010,(11):18-20
1948年,祖父许德珩在北京大学学生刊物上发表文章纪念五四运动。他在文章中写道:“今日的中国青年,当然要并且已经跨越五四前进一步。我们不要追赶时代,为时代遗弃,而要把握时代,创造时代。是这样,今日纪念五四,才成为有意义的。”回想当年,在国家危急关头,爱国青年挺身而出,大胆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