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7篇
外交国际关系   7篇
法律   49篇
中国共产党   853篇
中国政治   242篇
政治理论   41篇
综合类   25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132篇
  2013年   114篇
  2012年   120篇
  2011年   197篇
  2010年   127篇
  2009年   161篇
  2008年   165篇
  2007年   149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7 毫秒
21.
井冈山红色旅游的发展与农民收入的增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井冈山市政府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利用区内丰富的旅游资源,特别是"红色"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经济,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为解决老区"三农"问题找到了一条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22.
20世纪20—30年代井冈山斗争的那段峥嵘岁月,既是惊心动魄、气壮山河的,也是艰难困苦的;它充满着血与火的交织,充满了奋斗、牺牲和悲壮。中国共产党人在这里,用鲜血、用生命锻造和培育了具有原创意义的革命精神——井冈山精神。  相似文献   
23.
文摘     
《红旗文稿》2012,(20):40-41
冷溶:中国共产党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伟大的革命实践必然产生伟大的革命精神。在西柏坡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上,以"两个务必"为核心,我们党形成了伟大的西柏坡精神。学习西柏坡精神,联系我们党在长期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所孕育、发展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它们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我们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党的这些宝贵精神和优良传统作风所具有的强大力量。关于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关于应  相似文献   
24.
苏区邮票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建立了相对稳固红色政权的革命根据地内发行的邮票,因为当时革命根据地一般称为苏维埃区域,所以这类邮票一般简称苏区邮票,有时甚至直接简称为"区票"。由于当时是苏区创建时期,创办赤色邮政的过程不可能非常规范,加上连续不断的战争和国民党军队的"围剿"封锁,造成许多文件档案缺  相似文献   
25.
林蓉 《传承》2012,(18):6-7
井冈山和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实践锻炼提高选拔干部、各类培训学校培养和训练干部等途径,从中下级党部中选拔人才、团结使用知识分子、广泛招揽各类人才,积极开展军事干部、党政干部、妇女干部培训",不但造就了一大批会治党会治国的有力骨干,而且造就了一大批会治军的有力骨干"。  相似文献   
26.
何斌 《世纪桥》2013,(9):77-78
在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斗争时期,先进的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创造了井冈山红色文化。井冈山红色文化提高了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提升了人民军队的战斗力,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巨大支持,巩固了革命根据地。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井冈山红色文化仍然发挥着巨大作用。如何挖掘井冈山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发扬革命传统,这正是我们深入研究井冈山红色文化的真实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27.
赵坤 《理论建设》2013,(4):41-43,59
井冈山精神是中国无产阶级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民主平等的干群关系作为井冈山精神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不乏影响深远的制度创新。主要表现在:一、实行民主主义制度,建立官兵平等关系;二、发展基层民主,实现士兵和群众政治上当家作主;三、严格执行党的群众政策,健全党群关系。  相似文献   
28.
井冈山大井村毛泽东旧居门前,有一块大石头,当年毛泽东经常坐在石头上读书、看报、批阅文件、思考中国革命的命运和前程。如今人们亲切地称这块石头为“读书石”。毛泽东酷爱读书。可以说,凡是他生活、工作和战斗过的地方,都有他读书学习的生动故事。在井冈山时期,他随身带着可以装“文房四宝”的土布口袋,每到一处总是先摆好笔墨纸砚,以便随时学习、工作和写作。长征路上,有时患病躺在担架上,或骑在马背上,他仍然坚持读马列的书,自嘲地说自己是“马背上的马列主义”。  相似文献   
29.
看过老电影《翠岗红旗》的人都会对影片中的大恶霸地主、“铲共团”团长“萧镇魁”留下深刻印象。其实“萧镇魁”的人物原型就是井冈山臭名昭著的反共刽子手“萧家璧”,毛泽东早年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曾与他交过手。  相似文献   
30.
张颖 《实践》2013,(7):33
干部参加体力劳动,是中国共产党自井冈山时期就形成的一个优良传统。土地革命时期,朱德亲自率众挑粮上山;抗战期间,毛泽东在大生产运动中开荒种菜,周恩来、任弼时摇起纺车纺纱织布。新中国成立后,如何使原有的干部队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地适应新中国建设的需要,是摆在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毛泽东说:“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刘少奇说:“干部问题是党内的中心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