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7篇
外交国际关系   7篇
法律   49篇
中国共产党   853篇
中国政治   242篇
政治理论   41篇
综合类   25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132篇
  2013年   114篇
  2012年   120篇
  2011年   197篇
  2010年   127篇
  2009年   161篇
  2008年   165篇
  2007年   149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2009年元月24日至26日,胡锦涛总书记亲临江西考察工作并作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和胡锦涛总书记对老区人民的特别关爱及亲民爱民的崇高情怀,体现了党中央和胡锦涛总书记对江西工作的高度重视,体现了党中央和胡锦涛总书记对江西广大干部群众的殷切  相似文献   
992.
何敏锋 《中国民政》2009,(8):F0002-F0002
江西省九江市民政局紧紧围绕胡锦涛总书记在江西视察时提出的“保发展、保稳定、保民生”和弘扬“井冈山精神”的中心任务.着力提高社会救助水平和应对自然灾害能力.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全面推进基层政权建设和双拥创建.积极发展农村公益性墓地,努力提高民政服务水平和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整体功能。  相似文献   
993.
晓农 《党史文苑》2009,(11):24-30
大革命时期担任中共永新临时县委常委、县妇女部部长的贺子珍,从家乡永新来到井冈山。  相似文献   
994.
汤红兵 《传承》2008,(2):5-7
井冈山斗争蕴育了井冈山精神,井冈山精神最本质是开拓创新的精神。本文从"引兵井冈""、部队三湾改编"、"十六字诀战术"等三个方面解读其创新内涵,领略井冈山斗争的创新精髓。  相似文献   
995.
为进一步学习、贯彻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介绍与青少年有关的法律法规,深入推广法制理念,着力提高青少年学生的公民意识和法律素质,培养学生形成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意识,养成遵守法律、崇尚法律、依法办事的精神,有效地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促进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996.
学报创名刊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创名刊过程中,要坚持正确的政治舆论导向,要正确处理学术创新与政治导向的关系,办出干部学院学报特色,要以提高基本素质为基础,努力增强编辑人员的政治思想素质,建立一支学术水平高、政治觉悟强的作者队伍.  相似文献   
997.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这是"5·12"汶川特大地震后的第19天,胡锦涛总书记深入大巴山深处察看灾情,指导抗震救灾工作时,在防震棚的黑板上写下的十六个遒劲的大字。  相似文献   
998.
1969年4月,在中共九大上,林彪作为毛泽东的接班人被写进了党章。同年9月,兴奋的林彪邀请叶群、黄永胜、吴法宪等人重上井冈山,因为井冈山是他“崛起”的地方,是他的福地。林彪与粟裕同岁,都是公认的军事天才、最能指挥打仗的人。南昌起义失败后,在天心圩整编时,林彪是连长,粟裕是连指导员,两人虽然不在一个连,但基本是平级的,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后来同时上的井冈山。粟裕在红军时期一直默默无闻,而林彪在井冈山仅仅用了两年,就由连长、营长、团长升至师长,22岁升任军长,成为毛泽东、朱德麾下的著名战将,成为令国民党将领望而生畏的“战神”。到1955年授军衔时,48岁的林彪在十大元帅中位列第三,仅次于朱德、彭德怀,成为共和国最年轻的元帅。林彪是如何在井冈山崛起的呢?  相似文献   
999.
北京大学是五四运动的发祥地,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中心,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最初阵地,培养了一大批为中国革命事业献身的热血青年。  相似文献   
1000.
<正>1994年10月25日,开国上将杨得志逝世。11月14日,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刘华清、张震在《人民日报》发表《功勋卓著垂青史风范长存照人间——深切悼念杨得志同志》一文,代表中央军委如是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