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9篇
  免费   4篇
工人农民   5篇
世界政治   18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426篇
中国共产党   37篇
中国政治   132篇
政治理论   10篇
综合类   13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41.
交通肇事案件侦办实例说明,运用传统侦查方法侦办此类案件有一定的局限性,而运用测谎技术则有其独特的作用。测谎原理满足和平获取口供的需要,交通肇事案件中运用测谎技术成功率也较高。在运用测谎技术成功侦办交通肇事案件过程中,要善于捕捉谈话信息、巧妙收集背景资料、准确抓住心理焦点、合理搭建心理台阶、熟练把握转变时机,同时要注意保证被测人意识清醒和减少"翻供"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2.
由于在司法实践中,交通肇事后逃逸乃至逃逸致人死亡的案件与日俱增,严重侵害了人民的生命安全,最高人民法院于2000年11月10日出台了《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交通肇事犯罪中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了规定。然而,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不但没有平息理论界和司法实践对此问题的争议,反而使争论更加激烈,尤其是围绕“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涵义和认定问题,理论界观点纷纭。本文拟从“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性质入手,重点分析其适用范围以及与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的区别,最后,详细阐述其在司法实践中出现的具体情况如何认定,希望可以对相关理论发展及司法实践的顺利进行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3.
近年来,酒后驾驶交通肇事案件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如何正确认定交通肇事及其责任承担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本文中,笔者对酒后驾驶交通肇事中酒后的认定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应当严格限定其含义,并就预防酒后驾驶交通肇事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4.
论交通肇事犯罪人的特点及刑事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洪宪  曾彦 《北方法学》2009,3(3):63-68
交通肇事犯罪人属于一般自然人主体,具有与传统犯罪人不同的性格特征,交通肇事犯罪人在主观上是过失心态。行为人交通肇事后逃逸是我国刑法规定的加重处罚情形,交通肇事犯罪人的共犯是我国刑法规定的特殊处罚情形,交通肇事后行为人遗弃被害人的,应当按故意杀人罪或故意伤害罪处罚。应当从刑事立法、刑事政策、犯罪学理论三方面入手,加强对交通肇事犯罪人的预防和惩处,有效防止交通肇事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5.
蔡震宇 《时代法学》2015,(2):108-115
交通肇事罪刑期的长短除了取决于犯罪后果决定的基准刑以外,事故责任的承担情况、赔偿情况、到案情况、违章数四项要素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行为人的赔偿情况与到案情况是决定案件如何被处理的重要因素。行为人是否被逮捕主要取决于行为人的户籍、赔偿情况与到案情况,是否被不起诉与宣告缓刑主要取决与行为人的赔偿情况、到案情况。在被害人与行为人系近亲属的情况下,行为人通常能得到非常轻缓的处理。在无法取得被害人家属谅解的情况下,没有行为人能够获得不起诉处理。  相似文献   
146.
犯罪逃逸是犯罪人经过思考的理性选择行为,而不是“刺激一反应”的被动性行为。犯罪后的逃逸行为原本不是一个常态行为,因此,处于逃逸过程中的人往往具有特殊的心理体验和心理状态。杀伤犯罪逃犯对他人的信任感处于一种两难的复杂心理状态中。杀伤犯罪逃犯在逃逸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焦虑状态,主要表现在慌乱、压抑和恐惧三个方面。杀伤犯罪逃逸行为具有隐蔽性、易露性。  相似文献   
147.
物证检验技术在查处交通肇事案件中具有重要作用 :1、对车辆痕迹进行直观分析、测量比对 ,发现事实 ,确定事故责任 ,迅速解决纠纷 ;2、运用仪器分析技术 ,为查找逃逸车辆 ,认定肇事车辆、确定责任人提供科学依据 ;3、结合痕迹学原理 ,可重现案发的情况 ,为分析事故成因提供依据 ;4、充分运用物证检验技术识破伪装案件 ,去伪存真 ,正确认定案件性质 ,有效打击犯罪  相似文献   
148.
审理交通肇事案件 ,应当在犯罪主体、主观方面、是否自首、逃逸致人死亡、肇事后故意杀人等方面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罪重与罪轻。  相似文献   
149.
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因受多种因素影响,勘查、取证较为困难,在事后调查上也不同于一般的刑事案件,有犯罪记录资料可查.本文痕捡学的角度研究了此类案件的特点,提出了在勘查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并论述了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现场痕迹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0.
吕维  杜鹃 《廉政瞭望》2004,(9):28-29
善心助人,“卖花姑娘”却被她无魔碰倒。今年24岁的高红梅出生于吉林省白山市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2002年3月,她当起了出租车司机:10月的一天,地处长白山脉的白山市气温陡然下降,天空也下起了小雪:高红梅在西站广场等客时,见一个卖花的小姑娘在寒风中冻得瑟瑟发抖,就心疼地让她上车暖和一下。小姑娘叫刘小蕾,今年12岁,上小学4年级,她家里只有因公负伤的母亲,她为了给母亲多买点营养品,每个周六都要到西站广场卖花。刘小蕾的遭遇让高红梅眼睛禁不住湿润了:她把自己的手机号给了刘小蕾,让她有事或者是回不了家时打电话找她,她会开车把她顺路带回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