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8篇
世界政治   20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95篇
中国共产党   434篇
中国政治   604篇
政治理论   177篇
综合类   19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132篇
  2009年   125篇
  2008年   187篇
  2007年   204篇
  2006年   197篇
  2005年   122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提出的一项新的奋斗目标,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五个统筹”集中体现了新时期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其中,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天等县作为我区典型的山区贫困县之一,要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一方面要加快发展步伐,为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要加强  相似文献   
12.
陈俊伟 《传承》2006,(6):118-119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指出,要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加强和谐社会建设。这是党中央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而提出的奋斗目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目标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构建和谐社会不同的地区应该有不同的方式和方法,对于上思县来说,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季建业 《群众》2006,(10):16-17
省第十次党代会以来,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基础,致力于推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相融相伴、和谐共生,积极探索具有扬州特色的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发展之路。和谐的基础在于人际沟通,必须着力构建党委政府与人民群众的新型互信关系。密切党同群众的联系,建立良好的党群干群关系,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实践使我们深深体会到,干部贴近群众,群众才与干部贴心;政府善待群众,群众才能尊重政府。这几年,我们注重从党群干群关系抓起,倾心与人民群众交流、交心、交融,建立了党…  相似文献   
14.
廖艺萍 《求知》2005,(11):4-5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从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六个方面,对和谐社会建设作出了全面规划,在国内外引起高度关注。从和谐社会建设命题的提出到落实措施的部署,反映了我们党对我国社会发展的新特点以及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提出的根本性问题的深刻思考,表明了我们党对和谐社会建设的认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必将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李国文 《求知》2005,(11):25-26
今年2月1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领导干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研讨班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些特征都与政法工作息息相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任务。  相似文献   
16.
张金康 《云南人大》2007,(1):16-17,27
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胡锦涛同志在深刻揭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时.强调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政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全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样一个十分美好的社会应该也是一个多元互动、合作互助、理性人本的社会,而这个社会目标的实现都必须有赖于完善的法律对社会关系的全面有效调整。为此.作为一个立法工作者.就有了关于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依靠法律和如何为构建和谐社会制定“良法”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构建和谐社会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既包括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方面的内容要求,又涵盖确保诚实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标取向。然而,在所有这些方面当中,我们面临的最紧迫、最突出、最直接的问题,就是正确处理好新时期的人民内部矛盾。这个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就能极大地推动社会健康、稳定、和谐地发展。一、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我们所说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否定矛盾,而是强调社会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求得统一与和谐,也是以正确处理和协调矛盾为前提的。…  相似文献   
18.
万物有灵:人对自然的初步读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灵魂信仰是万物有灵的核心 ,也是其学说构成的基础。万物有灵是人类史前时期的必然阶段 ,同时也是人类对自然的初步读解。万物有灵的必由之路是进入神话 ,从其运行的轨迹来看 ,神话首先是出现自然神的故事 ,然后是英雄神的故事。万物有灵给予人类以向外体察自然万物的窗口 ,在这个窗口上 ,人类所获得的能力 ,就是神化自然 ,通过神话来读解自然。  相似文献   
19.
实现创新,需要主客观的各种条件,改造人的主观世界是创新的必要条件,是创新的灵魂。然而,如何改造人的主观世界呢?人的主观世界的改造又必须在创新性实践中进行。由是观之,创新与改造主观世界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关系。 一、改造主观世界是创新的必要条件,是创新的灵魂 改造世界,包括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两个方面。毛泽东在《实践论》中对此做了比较完整的说明,这就是:“改造世界的斗争,包括实现下述的任务:改造客观世界,也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  相似文献   
20.
寂静水洞沟     
李占彦 《西部社会》2003,(10):28-28
水洞沟古人类文化遗址,是黄河上游人类文明发祥地,为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活动遗存,距今三万多年。科学考察挖掘,遗址中清理出有野驴、野马、犀牛、羚羊、转角羊、牛、猪、鹿等动物化石和各种石器一万一千多件。还发现用驼鸟蛋制成的圆型装饰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