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861篇
  免费   526篇
  国内免费   288篇
各国政治   538篇
工人农民   1730篇
世界政治   2334篇
外交国际关系   884篇
法律   15943篇
中国共产党   25001篇
中国政治   40625篇
政治理论   9929篇
综合类   18691篇
  2024年   176篇
  2023年   854篇
  2022年   1007篇
  2021年   1041篇
  2020年   1230篇
  2019年   804篇
  2018年   333篇
  2017年   639篇
  2016年   1441篇
  2015年   3014篇
  2014年   8580篇
  2013年   8687篇
  2012年   11005篇
  2011年   10981篇
  2010年   8849篇
  2009年   8556篇
  2008年   9291篇
  2007年   6731篇
  2006年   6344篇
  2005年   5066篇
  2004年   5529篇
  2003年   5517篇
  2002年   3671篇
  2001年   2722篇
  2000年   2488篇
  1999年   410篇
  1998年   193篇
  1997年   151篇
  1996年   103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51.
52.
曾思 《政治与法律》2020,(5):116-130
最高人民法院于2003年通过司法解释创造了"债随物走"规则。这一规则在实践中常适用于企业将其重大资产对外投资的交易。现有的相关研究大多认为这一规则是对法人财产独立制度的违反,主要以继受人责任和公司分立作为对该规则进行限缩解释的理论基础。针对这一规则,截至2018年9月的全样本实证研究表明,我国法院在企业对外投资情形下适用"债随物走"规则有其现实的考虑,其决定性因素包括债权人的类型与新设公司外部投资者的数量。现有相关研究并未意识到这些因素的重要性。与现有理论相比,资产分割理论可以很好地帮助人们分析"债随物走"规则的制度成本与收益,也更契合目前我国的司法经验,可以为这一规则未来的适用提供指导。根据法院的判决经验与理论分析,法院应仅在转移资产的企业之债权人明显缺乏自我保护能力,且资产受让公司外部投资者数量较少的情况下适用"债随物走"规则。  相似文献   
53.
医疗保障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各国政府要在有效地保障国民健康和将医疗费用支出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找到平衡点。美国为解决卫生经济中"选购难题"历经了百年的探索和制度演进,在政府与市场的反复博弈中形成了以商业保险为主、社会保险为辅的医疗保障制度,并创建了管理式医疗的医疗保健模式。借鉴美国医疗保障制度演进的经验和教训,结合我国国情,在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中,要推动基本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的衔接和配合;鼓励有实力的商业健康保险公司积极探索布局"大健康"产业链,推动新技术融入医疗保障领域;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医疗需求。  相似文献   
54.
55.
56.
57.
58.
59.
“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是当前国家治理的紧迫议题,关键在于科学和政策。在科学维度,疫情防控要从医疗系统的专业性和复杂性出发,建立医疗与决策、商业和社会系统的依赖共存关系,实现系统之间的协调运转;在政策维度,企业复工复产和脱贫攻坚要突出地方治理的经验、特色和优势,坚持统分结合,健全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体制机制,发挥地方治理效能。在坚持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四大系统协调运转,奠基于法理型组织建设,形成国家治理的新方略;中央与地方统分结合,形塑于两大核心理念,形成国家治理的新动力。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作用,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60.
钟飞腾 《人民论坛》2020,(8):128-129
从中国方面来看,将新型大国关系从俄罗斯拓展到美国,并且取得积极成效,这无疑是一次重大的理论创新和历史性实践。可以说新型大国关系已经成为中国外交的框架,已经蕴含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