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6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27篇
中国共产党   8篇
中国政治   24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方志远  诸慧菁 《小康》2004,(10):74-76
社会矛盾是否能在基 层解决,从来都是中国统 治者判断"治世"与"乱 世"的标准。无论地方官 府如何敲剥百姓,如何草 菅人命,只要民众不闹事、 舆论不揭露、皇上不受惊 动,统治都就认为是太平 盛世。而大大小小的官员 们,以及管理着他们的最 高统治者,只要民众不闹 事,一般也不希望矛盾被 揭露。但"越诉"恰恰是揭 露矛盾,是将社会的不公、 将被基层掩盖的矛盾提升 并加以放大,是对作为政 权基石的地方官府的一定 程度的否定。  相似文献   
22.
2001年4月24日上午,一个面容憔悴、目光呆滞的中年妇女在一个男青年的搀扶下,来到了焦作市人大常委会信访接待室。当几近失明的她摸索着从等候在那里的焦作市山阳区法院执行庭副庭长郭明光手中接过37038.47元执行款时,嘴唇颤抖着连声说:“谢谢人大,谢谢法官……”  相似文献   
23.
苏丹素有“世界火炉”之称,该国年平均气温30℃,最高温度有50℃,若将温度计插入户外的沙滩,则可能达到78℃。笔者前一段时间曾去过苏丹,亲身感受了“火炉”的威力。例如:把鸡蛋埋入室外的沙窝里,约10分钟就能“蒸”熟食用;把军用水壶灌满冷水挂在墙壁上,约20分钟即可“烧”开冲茶喝;不戴手套去拉汽车的金属门把,门把就会像烙铁把手烫出水泡……  相似文献   
24.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港口设施保安工作,根据经修订的《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以下简称SOLAS公约)、《国际船舶和港口设施保安规则》(以下简称ISPS规则)和《国际海运危险品规则》,制定本规则。  相似文献   
25.
孟祥礼 《法制博览》2008,(21):54-55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秋天,临邑宿安乡小张村因为一根小小的红头绳引发了一起弥天大祸,致使该村108名无辜的村民殆命,富饶的村庄一夜之间毁于兵燹。一百多年的岁月过去了,小张村与谢家(商河)村的积怨未能化解,两个村一百多年未通婚,两个村的村民老死不相往来。至今,每逢有人提起那一段伤心的往事,两个村的村民都缄口无言。  相似文献   
26.
伍清 《江淮法治》2009,(18):40-41
月夜美酒,佳人,在这样的环境里总会多事。一名已婚男子就是在这样的时候打起“亲戚加朋友”之妻的主意,正对她“亲热”时,不料朋友恰好回了家,场面极为难堪。第二天,其妻在杂物房发现他上吊身亡,还留下一份遗书。然而事态并未因为他的死而一了百了。人是怎么死的?他是否受到逼迫?谁该为他的死亡负责?两个家庭争执不清,并互相指责,“亲家”从此成“冤家”。  相似文献   
27.
梅毅 《法制博览》2008,(11):3-8
衣冠发型比命重——江南人民的流血抗争 弘光小朝廷,腐朽昏庸,人心思变,所以,在清朝打击之下,以摧枯拉朽之势,被一扫而亡。对这样一个腐败朝廷,江南人民内心并不留恋。此外,由于南京人民先前未与清朝打过交道,清军处处以令箭宣示“不杀人,不剃发,安民乐业”,所以普通百姓,都对清朝抱以厚望。  相似文献   
28.
曹刚 《民主与法制》2007,(9X):10-10
举报,既是公民享有的一项民主权利,也是公民应尽的道德义务。但上述案例似乎表明,我们这些普通百姓要行使权利,却难以得到强有力的保护,我们愿意尽义务,却要付出惨痛的代价。那么,如果我们不幸碰到类似违法乱纪的官员,还会去举报吗?  相似文献   
29.
首先要搞清,打击的是谁,保护的是谁 “湖南郴州举报人的遭遇,看后,心里沉甸甸的……” 在中国人民大学庄严肃穆的明德楼,陈卫东教授坐在记者对面,表情凝重。  相似文献   
30.
袁曾 《政治与法律》2020,(1):151-161
在海上救助遇险人员历来是船长的义务,但现实中却经常出现船长等责任主体漠视海上人命的极端案例。海上人命救助人的义务过重,加之缺少有效激励与保障机制,使得人命救助人面临巨大的道德风险。根据国际法与国内法的规定,人命救助人面临着义务与权利不对等、救助人命的系统性规制缺位、缺少优先救助人命的强制性规定等多种不利因素。现行海难救助国际公约和英国海商法已经将海难救助客体作了扩大,美国“好撒玛利亚人法”对救助人的责任做出了限制,适用准合同理论确认了救助人报酬的取得依据,有效地保护了救助人的救助积极性。借鉴先进立法经验,结合海难救助的实际,有关国际法律和我国《海商法》应明确生命权属于海难救助的客体,承认独立的人命救助报酬并建立报酬支付制度体系,结合优先救助人命的强制性规定,以法律的系统性调整促进海难人命救助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