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4篇
各国政治   5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15篇
外交国际关系   12篇
法律   68篇
中国共产党   456篇
中国政治   376篇
政治理论   229篇
综合类   291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92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108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马克思实践的观点不仅具有其重要的认识论和社会历史论意蕴,还具有其更为重要的世界观意蕴和以之为基础的思维方式意蕴,即:在人类实践活动与客观物质世界二者相互作用关系的历史链条中,在以往阶段上的人类实践活动与后继历史阶段上的人们所面对的现实客观世界的生成过程中,起过重大的创造作用,是现实客观世界的其然及其所以然根据之一,因而,只有既从客观物质世界固有运动规律与以往人类主体实践活动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改造这两方面的共同作用中来理解和认识问题,才能深入合理地认识和把握现实客观世界的其然及其所以然。这一世界观和思维方式意蕴的重大当代价值之一,就在于为人们增强对现实实践活动的历史后果的预见性和自觉性,以便为更好地实现人类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提供必不可少的哲学理论锁钥。  相似文献   
82.
郭艳利 《学理论》2013,(6):187-189
人学是研究作为完整的人及其存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它的本质要求和根本目的在于关注人全面、充分、自由的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我国新时期特色的高等教育要把促进青年学生全面、充分、自由的发展作为教育实践的目标和方向,探索人学视野中高等教育的全新内涵和本质要求,观瞻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83.
罗连祥 《新东方》2011,(2):77-79
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者从人学角度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与当代世界发展的现实问题,突出把握社会发展的进程与人的命运的历史关联,对人的解放、自由与全面发展做出时代阐释  相似文献   
84.
国家、人民和民族三个主体的发展逻辑各自呈现出本身的维度,同时,三个层面的发展线索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整体的中国梦,蕴涵了意味深长的哲学理性因子与思想颗粒。国家富强内涵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有机统一,人民幸福是基于个性需要和以人为本的多维度整体,民族复兴彻底摈弃狭隘民族主义立场。中国梦价值突出表现为整合与创新了当今中国意识形态宣传教育。"一车两轮"实现中国梦架构的思想性因子:中国道路是必然,中国精神与中国力量是动力性元素和物质要件。  相似文献   
85.
马克思主义的人学观认为,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现在和几千年前都是这样。人在肉体上只有靠这些自然产品才能生活。人类从一开始,就自由地享受着这些自然资源,每一个人都有获取自然资源的一分权利,没有人控制这些资源,生活在自然公平正义之中。这是人类在自然界本来生存发展的运动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要求。但是,阶级社会打破了这个规律。所以,马克思人学观认为实现人类社会的公平正义,使每一个人都得到解放,全面发展,达到共同富裕目的是人类发展的选择和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86.
十大社会病态彰显人的精神疾病加剧,共产党执政不仅应重视物质基础,还必须打牢执政的精神基础;十大社会病态把信仰缺失排在第一位,说明信仰问题是当代中国民众精神领域最重要、问题最多的领域;十大社会病态大多涉及道德领域,说明道德领域的专项治理已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十大社会病态聚焦价值观问题说明在全社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十大社会病态显示官员精神问题不容忽视,发挥领导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是解决社会病态的关键;应当发挥马克思主义人学的批判功能为消除社会病态的根源而斗争。  相似文献   
87.
唐强奎 《前沿》2011,(3):26-29
从人本化视角研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紧紧扣住大众化的主体——大众,从而揭示出其人本化意蕴:为了大众、依靠大众、服务大众和提高大众。全面地认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人本化意蕴,有利于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真正实现理论掌握群众和群众掌握理论。  相似文献   
88.
探索并建构中国特色的人的现代化理论及其话语体系,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大众化、时代化、中国化的客观需要,也是摆在理论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  相似文献   
89.
从逻辑形式上看,党内民主是一个综合系统,由党内民主意识、党内民主制度、党内民主作风三个子系统构成.党内民主的价值不仅体现在政党内部,也体现在国家的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等多方面.党内民主建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我们在借鉴国内外党内民主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要正确地认识与面对党内民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以期能够积极稳...  相似文献   
90.
韩愈与姚合是中唐时期重要的文学家,在文学史上均有重要影响。虽然历来论者很少将二者并提,但作为出身庶族地主的文官阶层,二人面临着共同的出处矛盾。"出"意味着庙堂的机巧、喧嚣、炫目,"处"则指向山林之淡泊、宁静、清幽。在此矛盾的困扰下,他们二人都有一个由兼济而独善、由外而内的转向,这种转向导出对私人天地的关注与建构。私人天地的突出特征是追求闲适的文官趣味,在自己的私人天地中,以审美态度经营日常生活。他们闲适、淡泊的人生态度与淡雅、清幽的审美趣味成为此后中国美学的一个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