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1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8篇
各国政治   21篇
工人农民   10篇
世界政治   6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4篇
法律   286篇
中国共产党   294篇
中国政治   532篇
政治理论   203篇
综合类   29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130篇
  2012年   167篇
  2011年   165篇
  2010年   146篇
  2009年   153篇
  2008年   187篇
  2007年   127篇
  2006年   100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李乔 《党史文苑》2008,(9):20-22
陈独秀原来说是托派、汉奸、右倾投降主义分子.似成铁案;但现在,汉奸的帽子摘掉了,托派问题也得到合理的说明,“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改为“右倾机会主义错误”(而这一错误的形成,共产国际也要负责任)。《毛选》中关于陈独秀的注释得到了修改。毛泽东所说的“陈独秀是五四运动时期总司令,创党有功,将来修党史要写他”(大意)的话,得到了落实。  相似文献   
122.
赵黎黎  李永鑫 《传承》2007,(7):85-86
汉代董仲舒是继孔子、孟子之后儒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其"性有善恶"的人性观是对先秦时期人性论成果的批判和继承,提出人性包括善质和恶质两个方面,对人性要进行扬善抑恶。人性观决定着一个管理者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性有善恶"的人性观的很多内容都符合当代管理的需求,对当代管理有着很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3.
鲁迅的<故事新编>是所谓的"新历史小说",它采用了古今混融的创作手法,体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批判性审视,显示出了鲁迅先生希望通过历史向现实复归的强烈倾向,同时更凝聚着作者对人性形态的执着沉思,这两点汇聚形成了鲁迅的历史观.  相似文献   
124.
犯罪心理学研究中运用量化方法引起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量化与统计分析是一项重要的研究方法,在犯罪心理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同时也存在着使用的局限性。犯罪人有很强的心理掩饰性,对包括犯罪人在内的人的心理的测量实际上是一种间接测量,测得的数据是心理学家标定的数据,兼有客观性与主观性。量化研究如果不与科学思维相结合,有可能得出浅薄平庸甚至错误的结论。心理学研究应当以“人性”为基点,多种方法综合运用,实现量化方法与非量化方法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25.
探究“人性”从来就是哲学的根本任务。自苏格拉底以来,各家学派都对人性进行了阐述,但都没有彻底解释“人是什么”的问题,导致“思想的无政府状态”。卡西尔为了解开人性之谜,从化的角度,把人定义为符号的动物,并采取“半山亭”和“观景台”相结合的方式来理解人性。  相似文献   
126.
《研究与实践》2006,(5):43-43
《求是》第12期刊登署名文章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有正确的社会舆论和思想教育的支持。近来有些报刊和讲坛上出现一种论调:“自私是人的天性,人人都自私”。虽是老调重弹,但对于和谐社会建设具有不可忽视的腐蚀作用。  相似文献   
127.
基于对一种完全未经文明浸染的人的"自然状态"的预设和追溯,卢梭得出了人性本善的观点,认为现实中的恶并不能归咎于人性之恶,而应从社会制度本身去寻找原因.而有道德的人的生成必然有赖于合理的社会秩序,对人性的设定必须从对社会的设定中寻找依据.但合理的社会秩序和政治样式并不能由人的原始善性中自然地引出,而必须借助于理性的自觉建构.在这里,"自由"就代替"良心"而成为人的应然的本质性规定.但体现为自由的道德性并不是先验的,而是在人类由自然状态进入社会状态后才产生的,可要使卢梭描述的契约社会得以可能,它又恰恰是不可或缺的,有着应然的意义,而人性也就在应然而非本然的意义上被规定了.  相似文献   
128.
金菊爱 《人权》2004,(6):52-53
人文精神最核心的含义是"以人 为本",就是承认人是社会发展的最终 目的,肯定人性的价值、意义和主体 性,从而确立一种赋予人生意义和价 值的人文关怀。人文精神是人们主动 去付出一种关注、关怀、关爱并为人排 忧解难的行为。体现在新闻报道中,人 文精神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对  相似文献   
129.
礼法融合的人性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剖析儒家礼治、法学刑治的实质,以及儒法合流后德主刑辅这一正统法律思想的人性基础,探讨了不同的人性论的特质及其对社会秩序控制方式的影响,并从人性论的角度,对中国当代法治建设的一些问题作了一番思考  相似文献   
130.
人性与兽性     
我们向以上下五千年文明古国自诩,从古今圣贤到幼儿园老师一直教导怎样做人,可总有些人的所作所为不像人,倒像兽。闵先生说“人之所以为人,正在于‘人性’二字”。一言中的。问题是,为什么有些人表现的是兽性,而不是人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