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36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21篇
各国政治   45篇
工人农民   230篇
世界政治   21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16篇
法律   926篇
中国共产党   5146篇
中国政治   6645篇
政治理论   1411篇
综合类   2958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92篇
  2022年   218篇
  2021年   205篇
  2020年   163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88篇
  2016年   210篇
  2015年   300篇
  2014年   1289篇
  2013年   1234篇
  2012年   1434篇
  2011年   1404篇
  2010年   1450篇
  2009年   1427篇
  2008年   1366篇
  2007年   1087篇
  2006年   1185篇
  2005年   718篇
  2004年   968篇
  2003年   736篇
  2002年   557篇
  2001年   582篇
  2000年   602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我国加入WTO参与国际大循环,能否在竞争中取胜,人才是关键。面对世界范围内的人才大战,我们必须加快体制改革步伐,不遗余力地挖掘人才,千方百计地留住人才。  相似文献   
142.
平川 《亚太论坛》2002,(1):47-48,29
香港是高等教育高度发达的地区,每年都有大批的高校毕业生走向社会。然而,香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极高,且大都能找到较合适的工作,基本上没有“毕业即失业”的现象。例如,香港中文大学的本科毕业生中,80%以上的人两个月之内就正式就业。中文大学学生事务处就业辅导组的调查表明,这些毕业生对自己的职务相当满意的占一半以上,大致满意的占三分之一以上。  相似文献   
143.
《研究与实践》2002,(3):33-34
天津财经学院是天津市属重点大学和我国北方培养高级经济管理人才的重要阵地。现有教职工1000余人、全日制在校生7000余人。  相似文献   
144.
《理论与当代》2002,(6):51-52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事行政改革的浪潮席卷全球。这场人事行政改革起始于英国和美国,并随着世界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而不断扩展和深化。从改革的动因看,最直接的起因是为了减少政府支出。从客观环境看,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科学革命,改变了人与  相似文献   
145.
董焕祥 《求贤》2006,(2):12-1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指出:“推进天津滨海新区等条件较好地区的开发开放.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将滨海新区纳入国家“十一五”规划总体发展战略布局.为滨海新区的生要组成部分——汉沽区.带来了大开发、大开放、大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在全市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创新体制、优化人才环境的形势推动下.我区人才环境建设出现了可喜的局面.区委“十一五”规划建议提出:在天津滨海新区和环渤海经济大格局中.突出特色.打造强势.建设海滨休闭旅游度假区、海洋产业循环经济示范区、沿海都市型农业观赏区.建设社会和谐、生态宜居的现代化滨海卫星城。这为我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和发挥人才作用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46.
147.
韩晓枫  童伟宏 《浙江人事》2006,(2):F0002-F0002
前不久,2005人才战略与经济发展模式转型(中国浙江)论坛在杭举办。本次论坛针对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新形势,探讨如何更好地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开发人才资源,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尤其是民营企业的人才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48.
149.
《新东方》2005,(10):19-19
某知名作家去报社办报,结果没几天自己便主动辞职。这并不是说他没有能力写稿子,而是他的确不懂怎样把报纸办得令读者叫好,他自己也感觉比写小说还累。于是,作家继续拿起他的笔写小说。 老板在用人上同样会遇上像作家这样的人才,他们的确  相似文献   
150.
对于人才这种资源,要坚持人才资源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协调,要秉承人才资源的衰变和可再生性规律.树立具有当今时代特征的科学人才观,即人才可持续发展的科学人才理论,在人才的当代内部和代际之间构建起可持续发展的桥梁,在不损害未来世代满足其发展需求的资源基础的前提下,实现人才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以促进人才开发、使用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