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13篇
中国共产党   48篇
中国政治   63篇
政治理论   13篇
综合类   4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选民投给我的每一票都是对我的鼓舞和信任,我要在人大代表这个平台发挥所长,为家乡和选民带来实绩,对得起民众投给我的选票。"章利民,年仅十几岁便走出大山闯荡商海的传奇人物,2009年应家乡召唤从台湾回青田投资,2011年当选青田县第十五届人大代表。  相似文献   
12.
刘新荣 《新长征》2012,(2):46-47
由于东北三省人力资本比较优势凸显,而劳动报酬低下,与产业结构不相匹配,使得东北地区成为人才净流出地区,人才储备不足,人才流失严重,制约了东北三省经济的复兴和腾飞。一、东北地区的人力资源禀赋特征1、劳动力成本较低。  相似文献   
13.
中小企业在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发挥着大企业难以取代的作用。在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过程中,人才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最重要资源。本文从多角度分析了沿海中小企业人才流失带来的影响,分析人才流失的原因,并提出了一系列预防人才流失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在各种社会资源中,人才是最宝贵、最重要的第一资源。报业的发展也同样,人才是报业发展的第一资源,而媒体也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他们重拳出击千方百计出高薪引进了不少人才。然而也不难看出,报业这几年人才有"流"而难"留"。本文就报业人才的"流"与"留"谈点拙见。人才为何"流"?  相似文献   
15.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7年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指出,国际迁徙最大的负效应是人才流失,移居国分享国际迁徙产生的效益是显而易见的。为此,中国亦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据估计,在海外的中国大陆专业人才超过了30万人,许多是受过良好教育的精英,北大有些科系的学生76%移居到了美国。这些由中国付出巨大教育成本培养出的人才,在科、教、研领域,特别是能够创造高附加值的知识经济领域为移居国工作,对急需发展人才的中国无疑是一种损失。  相似文献   
16.
目前,图书馆人才资源流失的主要原因有主观因素、客观因素等方面。对此,有关管理部门应该更新思想观念,正确看待图书馆人才流失,通过人才外聘,对馆员实行职业生涯规划,并借鉴国外先进的图书管理经验等方法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17.
目前,人才流失已经成为困扰石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问题。通过对石油企业人才管理现状的调查,分析人才流失的特点、人才流失的深层次原因和人才流失对企业造成的不利影响,石油企业要防止人才流失,就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念,制定符合石油企业人才发展的管理制度,建设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坚持业绩导向、考核评价、企业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人才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8.
《中国保安》2010,(12):68-69
人才是关系企业生死存亡的事情。比尔·盖茨曾经说过,如果可以让我带走微软的研究团队,我可以重新创造另外一个微软。管理之道,惟在用人。人才是事业的根本。杰出的领导者应善于识别和运用人才。只有做到唯贤是举,唯才是用,才能在激烈地竞争中战无不胜。很久以前,有一个渔夫,告别母亲出海打鱼。谁知海浪太大,人仰船翻,  相似文献   
19.
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企业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现代社会,谁拥有了人才并激励了人才.谁就在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使本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然而,我国大部分企业普遍存在人才流失严重,劳动生产率低的问题。由此可见,要解决企业“留才、用才、育才”阃题,就必须深入研究探索企业员工的激励机制问题,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20.
军事组织与军人之间存在着心理契约,心理契约的违背与失衡是军事人才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有效控制军事人才流失,需要从维护交易型心理契约、巩固关系型心理契约以及实现发展型心理契约等方面采取措施,实现军事组织与军人个体之间心理契约的合理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