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工人农民   13篇
世界政治   19篇
外交国际关系   8篇
法律   133篇
中国共产党   300篇
中国政治   364篇
政治理论   157篇
综合类   28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94篇
  2010年   110篇
  2009年   132篇
  2008年   128篇
  2007年   101篇
  2006年   104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法学杂志》2012,33(7)
格老秀斯法权思想是人类思想的精华代表。作为国际法的奠基人,格老秀斯法权思想包含自然法、国际法和万民法内容,为17世纪之后世界秩序的构建制定了法律框架。格老秀斯代表作《战争与和平法》和《海洋自由论》即已凸显了法律的人本化因素。本文通过探讨格老秀斯法权思想中的自然法和国际法理论,分析格老秀斯法权思想中所表现的人道主义、正义、自由、道德和普世主义等人本化因素的内容,为当前中国社会的转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2.
包容性增长不是单纯的经济增长,而是科学的可持续的增长,并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发展相和谐的增长。包容性增长是对科学发展观"人本精神"的进一步阐释,其目的是让更多的老百姓能够享受到这种发展的成果,让人民生活得更幸福、更有尊严。包容性增长与科学发展观是一脉相承的,是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一个重要理念,二者统一于中国未来发展战略之中。  相似文献   
63.
向经济可持续发展转型,向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的全面发展转型,向有利于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的发展转型,是我国“十二五”时期的重要任务。与此相适应,我们要更加自觉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以人为本的财富观。  相似文献   
64.
人本行政裁量权的精义在于尊重与保障人权。实现人本行政裁量权的主要理路有:在实体上的利益衡量中行政主体应保障诸种利益的均衡;在程序上的裁量过程中行政主体应保障有效的利益沟通;在对行政裁量的司法审查中法院应保障权利的相应救济。  相似文献   
65.
把思想政治工作真正覆盖到社区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把人本理念和民生意识切实贯穿到工作全过程。  相似文献   
66.
<正>一、人本管理的内涵所谓人本管理,不同于"见物不见人"或把人作为工具、手段的传统管理模式,而是在深刻认识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作用的基础上,突出人在管理中的地位,实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1]。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人们曾经热衷于片面追求产值和利润,却忽视了创造产值、创造财富的人和使用产品的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决定一个企业、一个社会发展能力的,主要并不在于机器设备,而在于人们拥有的知识、智慧、才能和技巧。人是社  相似文献   
67.
常修泽 《学习月刊》2011,(11):18-19
练好科研基本功要把握好四个环节。我将其归结为"四字诀":读、述、评、著。一、"读"读什么?第一,读国内同专业的老中青学者的专业著作,特别是年轻人写的著作。年轻人在书里有一些新思想。  相似文献   
68.
人本精神深入人心 人本理念处处体现在“杭标”的细枝末节中。 作为市局领导,柯良栋是个善于观察、善于借鉴的人,乘坐飞机时,他注意到了空乘人员的模板式的服务方式,于是就有了民警规范的日常语言行为。 针对不同岗位、不同警种和不同执法环境,制定了接待报警人、盘查检查可疑人员等41个场景的75条基本语言规范。  相似文献   
69.
正以人为本,体现人本关怀的价值,是企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赋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选择。如何坚持以人为本,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摆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实践证明,依靠职工办企业,是企业的一大政治优势,也是克服困难和阻力  相似文献   
70.
人的本质问题,是西方哲学史上一个永恒探讨的话题。马克思在批判和继承西方人本主义思想的基础上,立足于现实的人,从社会实践出发,系统地探讨了人的本质内涵,形成了科学的人本观。马克思科学人本观的形成,经历了早期的"自我意识"人本观、《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时期的"类本质"人本观、《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时期的"社会关系总和"人本观和《德意志意识形态》时期"人的需要"人本观的长期逻辑演变。从文本学的角度系统梳理马克思科学人本观的逻辑进程,对于我们当今践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努力实现人的本质的真正复归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