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4篇
法律   6篇
中国共产党   16篇
中国政治   26篇
政治理论   11篇
综合类   29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通过人格教育,有助于学生正确地认知自我、客观地评价自我、全面地发展自我,培养健康的人格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成才的需要,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目标、我国现代化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为此,必须明确教育内涵、创新教育方法、更新教育理念,推进高校人格教育与学生健康人格培养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42.
王姣艳 《学理论》2009,(21):170-172
文中从特殊教育领域较少关注的精神分析人格理论出发,探讨其中有益于智力落后儿童人格教育的内容,主要观点是:智力不是必然导致智力落后儿童人格障碍的原因,其人格形成与发展是自我、环境、教育相互作用下的结果。智力落后儿童人格可以通过自我对心理的控制,良好外部环境的熏陶,有针对性的教育等途径进行塑造。  相似文献   
43.
文章总结了近几年来我国青少年人格研究进展,在教育方式与人格障碍、“游戏机成瘾”的人格特征,自我价值特点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同时,从家庭和学校两方面提出了培养和教育青少年人格的对策,促进青少年人格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4.
匡勇胜  吴新颖 《求索》2013,(10):122-124
先秦儒家乐教思想既是一种高雅的艺术教育,更是一种人格教育和政治教育,儒家将乐教当作是促进个体人格的和谐、维护社会等级秩序、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途径。儒家认为,那些在内容和形式上符合“和”的精神的“德音”,对培养和谐人格、调节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和实现“天人合一”发挥积极的功能。今天,我们建设和谐社会,发展先进文化。就离不开传统文化这个精神支撑。所以。研究和弘扬儒家的乐教思想中的积极因素,具有很强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5.
慕秋霞 《世纪桥》2010,(15):78-78,94
当前,世界各国教育都非常注重人的发展,注重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随着素质教育观念被越来越多的国人所接受,人格教育也日益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社会需要人格教育,教育需要培养人格,重视学生人格的培养,己成为学校面向未来社会作出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6.
姜义军 《传承》2010,(34):44-45
<正>提起李大钊,很多人知道他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其实,李大钊还有着不少熠熠生辉的别样人生,同样值得我们后人走近和学习。1920年7月至1924年底,李大钊担任北京大学教授,同时在多所学校任客座教授。作为教授,李大钊几近完美地展现了教师的师德与风范。  相似文献   
47.
目前,在美国、法国、日本等国家正在流行一种叫做“整合教育学习模式”的教育方法,其创立者美国教育家特雷沙最近与我国中央教科所所长朱小蔓有一次面对面的对话,道出了这种教育模式的核心:品格教育是最重要的一环。武汉中学探索和实施的品格教育与其不谋而合,而且结合我国的教育情况有新的发展,这种对教育的深刻理解和探索精神是非常可贵的。本刊特此刊发该校开展品格教育的经验与作法,希望对读者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48.
拂去岁月的风尘,打开人类发展史的章页,无论何种经济形态下的价值观,最有价值的当数历史。这是因为,历史在熏陶、涵养人们的完整性人格方面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具有其它学科无可替代的功能。  相似文献   
49.
关于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问题历来是学校、社会教育的中心话题。思想道德教育的中心在于对青少年良性人格的养成教育。对青少年良性人格的养成教育是引导青少年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0.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社会,其显著特征之一便是信息网络化。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化正逐渐向社会各个领域延伸、渗透,影响着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网络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既为大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带来了新的机遇,为他们成长成才提供了新的载体,同时又给他们的思想、学习、生活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少数大学生在网络中消极沉论,甚至误入歧途。高等学校是培养和造就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