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25篇
中国共产党   72篇
中国政治   72篇
政治理论   17篇
综合类   3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3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1],强调"选拔和推荐更多优秀党外干部担任领导职务"[2].在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和爱国统一战线紧密相连.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政权是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内容和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132.
重新学习董老讲话,他指出"我们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要想办法使人民从不信法、不守法变成为信法、守法,这虽然是比较困难的任务,但是我们必须完成这个任务."遗憾的是,董老的这一忠告并未能引起最高领导人的警觉.董老首先阐述了什么叫法律;他指出充分认识法律的严肃性,认真维护法律尊严.所谓"严肃",是相对于"轻率"而言,意为严格规范、庄严慎重.在健全法制的过程中,我们依然可以不时发现忽视法律严肃性的情形.  相似文献   
133.
134.
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而作出的一项战略举措。公安机关作为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能部门,必须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法制环境和服务环境。做到这一点,迫切需要建设一支与之相适应的高素质公安队伍。那么,就我们基层公安机关来讲,当务之急就是要认真贯彻落实“二十公”提出的“加强和推进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努力建设一支堪当时代…  相似文献   
135.
冷小丰 《党史文苑》2009,(1):8-9,12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是近现代中国社会演化合力推动的结果,它经历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工农民主政权、抗日统一战线中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和新中131成立后人民民主专政政权三个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136.
徐十斗 《党史文苑》2007,(10):42-4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社会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公安机关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是武装性质的国家治安行政力量和刑事司法力量,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肩负着其他任何部门都无法替代的特殊职责,发挥着其他任何部门都无法替代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137.
“二十公”深刻分析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公安工作面临的新形势,高度概括、科学总结 了公安机关人民民主专政职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公安机关履行人民民主专政职能,必须以“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强党的领导,实现执法为民;必须与时俱进,推进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  相似文献   
138.
政治体制的实施势必产生各种政治利益冲突、导致社会政治动荡,必须借助强有力的宪政法制控制手段,对国家政治体制改革的前提原则、基本内容和改革成果等予以有效规范,才能确保其目标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39.
人民民主专政是对人民实行民主 ,对敌人实行专政 ,是民主制度和专政制度的结合 ,是民主和专政的有机统一。人民民主专政要求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是社会的主人、国家的主人翁 ,享有充分的民主权利 ,享有完全的人权。人民民主专政 ,真正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精神 ,是人民行使各种权利的根本保证 ,是保障人民群众人权的全新的国家机器。只有人民民主专政 ,人民的人权才能得以真正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0.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为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解,本刊编辑部特邀请复旦大学胡德平博士,从政治学层面和历史角度对建国初期中国政治制度的价值取向进行分析梳理,以共同加深对中国道路内在逻辑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