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41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21篇
各国政治   86篇
工人农民   137篇
世界政治   300篇
外交国际关系   200篇
法律   858篇
中国共产党   3004篇
中国政治   3643篇
政治理论   851篇
综合类   719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69篇
  2022年   180篇
  2021年   208篇
  2020年   287篇
  2019年   192篇
  2018年   91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99篇
  2015年   230篇
  2014年   858篇
  2013年   1034篇
  2012年   1197篇
  2011年   1183篇
  2010年   862篇
  2009年   604篇
  2008年   750篇
  2007年   558篇
  2006年   422篇
  2005年   267篇
  2004年   109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99篇
  2001年   88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确定为“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并按照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就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出了具体部署。这是党中央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基于对国情、民情的深刻洞察而作出的重大部署。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由经济、政治、文化的三位一体,扩展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四位一体.中国共产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也达到了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52.
崔秋锁 《长白学刊》2005,(1):i014-i014
20年的时光,对于人类历史发展的无限长河来说,不过弹指一挥间,但对于一个刊物发展来说,正像对于一个人的成长一样,却是一段非常珍贵的发展历程和极为重要的发展时刻.  相似文献   
53.
张辉 《小康》2005,(4):14-16
构建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中有个重要指标,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小康”概念主要从人类发展与自然和谐进行阐述的。衡量是否小康,必须把“生态小康”作为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生态小康”的本质是绿色的、是清澈的、是洁净的、是安宁的、是健康的、是和谐的、是可持续的。  相似文献   
54.
艾迪 《党课》2007,(11):104-106
人类的表情是如此的丰富。而人们最喜欢、最愿意看到的表情是阳光般灿烂的笑脸。有一句老话说得好,日出东海落西山,喜也一天,愁也一一天。既然如此,何不高高兴兴、快快乐乐地过好这一天呢?  相似文献   
55.
4月3日,在北京举行的国际医学科学院组织第二届全球大会上,全球近500名流行病学家、卫生经济学家、公共卫生从业者和其他专家提出了人类卫生政策面临的四大核心挑战。  相似文献   
56.
2007年8月,是一代"诗圣"泰戈尔逝世66周年纪念日。泰戈尔,这位荣获诺贝尔奖文学奖的印度智者,以宣扬大爱、呼唤人类良知而享誉世界。他反对暴力,同时爱  相似文献   
57.
现代生物技术以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为发端,经过近50年的蓬勃发展,已使人类的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它既带来了进步,也带来了负面影响,还潜藏着新的危险。全面把握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状况,辩证地审视其可能产生的后果,深入探索如何使现代生物学更好地造福于人类,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58.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代领导集体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的终极意义就是要提高国民幸福总值:国民幸福总值的增加,一方面,要靠政府的善治来提供外在的条件、环境和空间,让和谐社会作为国民幸福的根基;另一方面,更要靠我们同民个体构建内心的和谐来获得。所谓内心的和谐(主观幸福感),就是指人的主观感受对于外在世界的反映达到一种协调,表现为满意,进而产生和谐、愉悦的感觉。内心的和谐往往是物质与精神的协调统一,是国民个体主观感到的内在与外在的和谐。而若想构建内心的和谐,就必须在明确影响国民内心和谐的三大心理要素即个体的性格、认知、情感的基础上,调整好国民的心态,让国民正确看待社会,努力培养国民的健康人格,从而尽可能让国民拥有更多的幸福。其具体构建内心和谐的途径有三点。  相似文献   
59.
赵化南 《求贤》2006,(9):46-46
美国《幸福》杂志在前不久的读者征答专栏中登过这么一道题:假如让你重新选择,你将会做什么?一个军官的回答是:回我的家乡开一问杂货店。过太平的日子;一位议员的回答是:到海滨经营一家不太大的小酒店;一位市长的回答是:当一名人像摄影家;一位作家的回答是:当一位从事手工制作小提琴的工匠;而一些平常老百姓的回答则是,有的想当总统,有的想成为议员或大老板、作家,而没有一个希望再成为普通人,过普通日子的。总之,无论是前者或后者,反正谁也不愿意再成为自己了。  相似文献   
60.
《当代党员》2006,(12):63-63
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11月中旬召开的市委二届十次全委会通过了《中共重庆市委关于构建和谐重庆的决定》,具体部署建设和谐重庆的工作。本期“特别策划”栏目推出了《破解建设和谐重庆的三大难题》系列文章;“理论与实践”栏目登发了《“幸福指数”与和谐社会建设》;“和谐重庆”栏目发表了建设和谐社会的典型经验《金色的“稻草”》,希望各级党组织在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市委二届十次全委会精神的同时,参考这些文章.把握建设和谐重庆的当务之急,坚定建设和谐社会的信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