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46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5篇
各国政治   24篇
工人农民   45篇
世界政治   83篇
外交国际关系   78篇
法律   719篇
中国共产党   1354篇
中国政治   1313篇
政治理论   422篇
综合类   751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138篇
  2022年   155篇
  2021年   242篇
  2020年   197篇
  2019年   103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174篇
  2014年   438篇
  2013年   265篇
  2012年   290篇
  2011年   306篇
  2010年   298篇
  2009年   269篇
  2008年   208篇
  2007年   161篇
  2006年   211篇
  2005年   149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147篇
  2002年   288篇
  2001年   353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高校教师的道德水平决定了大学培养的人才素质的高低。本文分析了目前高校师德的状况 ,提出了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措施应把握四个方面。一是合理利用市场经济的利益导向 ,激发教师遵守教师道德的内在动力 ;二是健全师德教育机制 ,增强教师履行教师道德的自觉性 ;三是加强教学实践活动 ,升华教师道德境界 ;四是完善师德的监管机制 ,提高师德的威慑力量。  相似文献   
22.
以德治国作为治国方略提出 ,是新时期我党执政方式一个重大的转变。以德治国在我国行政管理中的具体体现是以德治政。德治思想作为传统行政文化在现阶段有了新的时代内容 ,在机构改革和依法行政中应当充分发挥行政文化的独特功能 ,将我国的政府机构改革和依法行政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23.
鸦片战争的隆隆炮声.把中国的爱国知识分子从“天朝大国”的迷梦中震醒,他们开始思考堂堂的华夏之邦何以沦为弱小民族,任人宰割,受人欺侮?中国应该向何处去,才能摆脱落后挨打的危机?魏源就是这些爱国忧民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他站在时代的前列.冷静地思考现实问题,大胆地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成为中国近代走向世界的代表者。  相似文献   
24.
本文认为 ,全面地理解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要注意区分两个层次的概念关系。一是法治与人治的关系 ;二是法治与德治的关系。当前 ,执政党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作为实现这种国家形态的手段 ,是有其必然性和必要性的。其必然性从根本上说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其必要性 ,表现在法律与道德具有同一性。在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时 ,法治和德治相比应居于主要或根本方式的地位 ,因为一是就哲学根据而言 ,这是由矛盾双方的主次地位不平衡所决定的 ;二是就实践根据而言 ,德治也不能居于治国的根本方式地位 ;三是就现实的法治对德治的作用而言 ,历行法治为推行德治提供了方向性保证、制度规范和秩序保障 ;四是就维护社会稳定而言 ,现实德治的功用威慑力远不及法治功用的威慑力。  相似文献   
25.
知荣明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到今,中华文明始终都是通过强烈的耻感意识来维系基本的文化价值.但是在我国社会经济取得飞速发展的同时,民族文化传统中的荣辱感意识却在不断地受到腐蚀.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为我国的思想道德建设提出了新的标杆,知荣明耻是当代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石.  相似文献   
26.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初中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思想、生活和心理极不稳定,对社会上是非问题的辨别能力较差,在生活、生理、行为自律、学习自觉等方面很难把握和控制好自己,随意性大。基于这一现实,笔者在多年的班级工作实践中,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师本管理模式,还学生自主权利,紧紧依托学生主体资源,大力开展学生自我管理,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自我教育中用心去体验和实践,收到了理想的教育效果,促进了学生和谐、主动地发展。  相似文献   
27.
春秋战国时代,儒、道两家都在研究解决农业文明时期的两大基本问题一是影响社会稳定的伦理纲常,二是影响人和社会存在的天人关系。他们都提出了“天人合一”的观点,但儒家强调的是个体“合”于社会,以人合天,道家强调的是个体“和”于自然,以天合天;他们也有相同处1.目的都是有所“为”,2.都注意个体人格的自足完善和生命价值,3.都是为了“人人合一”,终极目的都是“人”;儒、道的“天人合一”观又是互补的,道家为儒家找到了退路,儒家为道家作了补充。  相似文献   
28.
宋洁 《党史文苑》2006,(6):20-21
新中国建国初期,党领导了旨在提高农民识字能力的扫盲运动.这个运动伴随着"速成识字法"的推广和农业合作化运动出现了两次高潮.在农村扫盲运动中,采用了结合农村实际和贴近农民生活的灵活多样的方法,成功地在短时间内较大幅度地改变了农民不识字的现状.这是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文化建设的一项成果.  相似文献   
29.
归个人使用的本质是利用公款以谋取个人利益,具有直接使用公款与间接使用公款两种不同的形式。以个人名义分为记载的以个人名义与约定的以个人名义。个人决定是超越职权或者违反单位决策程序所作出的决定,谋取个人利益既包括谋取自己的个人利益,也包括谋取他人的个人利益。  相似文献   
30.
陈艳慧 《求知》2006,(6):6-7
胡锦涛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体现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是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进一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为我们倡导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确立了鲜明的价值导向,为我们在新形势下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出了新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