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93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8篇
各国政治   29篇
工人农民   81篇
世界政治   177篇
外交国际关系   66篇
法律   878篇
中国共产党   528篇
中国政治   1077篇
政治理论   328篇
综合类   57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90篇
  2014年   273篇
  2013年   269篇
  2012年   290篇
  2011年   274篇
  2010年   319篇
  2009年   324篇
  2008年   374篇
  2007年   287篇
  2006年   276篇
  2005年   157篇
  2004年   116篇
  2003年   98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61.
目前,我国存在一些较突出的机会不平等现象,消灭或减小机会不平等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机会平等,要大力促进以生产力发展为核心的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加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制度建设与文化建设,坚持有指导的“差别”对待,切实保证弱势群体的利益,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机会平等。  相似文献   
962.
作为民事基本法的物权法,其重要成果之一,是它进一步扩大了私有财产的保护范围,加大了私有财产的保护力度,从而为私有财产保护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了更坚实的法律基础和更有利的法律保障。这是私有财产保护制度的再创新。  相似文献   
963.
韩桂君  刘金 《法学评论》2008,26(5):65-76
构建和谐社会是党领导全国人民在社会发展中的战略目标,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保障就业权的实质就是保障其机会平等。国家有保障就业权的义务,政府必须转变职能以承担对公民就业权的保障。《就业促进法》的原则与市场经济的基础性原则相适应,即以自由为首要原则,平等原则为辅助。《就业促进法》于2008年1月1日实施,如何使其落到实处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全面落实该法将有助于实现我国政府充分就业的目标,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964.
美国有关性别歧视的判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傲 《法学评论》2008,26(6):125-132
长期以来,在美国的法律制度、理论研究和实践运用中,人仅指男人。第14修正案公然剥夺妇女的选举权,表明了美国宪法对女性的制度性歧视。在美国,消除性别歧视的最初目标,就是使妇女实际上获得人的主体地位。美国宪法史上两性平等权的发展历程,同时亦是妇女争取享有平等宪法权、争取做人的权利的历程。本文将通过对美国历史上有关性别歧视之典型判例的研究,揭示女性曾受到的不公平对待,批判历史传统、社会习俗乃至法律制度对妇女权利的漠视,阐明司法在实现性别平等目标中应当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965.
丁晓东 《中外法学》2020,(2):339-356
社会需要从隐私权保护过渡到个人信息保护,这已是共识,但学界缺乏对个人信息保护适用前提的研究。个人信息权利保护的适用前提是存在持续性的信息不平等关系,因此知情权、选择权、访问权、纠正权、删除权等权利不能针对信息能力平等的主体,也不能针对国家执法过程中产生的非持续性信息收集与处理行为。个人信息保护即信息隐私保护,区别于侵权隐私保护与执法隐私保护,其制度也不是传统部门法的简单叠加。此外,个人信息权利保护的法益基础具有多元性,有的信息权利可能对自身、他人、企业、市场与公众都有负面影响。因此,个人信息保护是为了实现"合理与正当的信息实践",应当在具体场景的信息关系中确定个人信息权利的边界。  相似文献   
966.
刘焱 《求索》2008,(1):156-158
本文论证了以罗尔斯《正义论》的基本价值理念和两个正义原则来指导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合理性,指出通过完善相关立法和行政程序保障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群体及个人的权利主体地位,给他们以平等的话语权、生存权和发展权,是建立公正、公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制的关键。  相似文献   
967.
曹玉涛 《求索》2008,(4):77-79
分析马克思主义者伍德区分了马克思的“作为目标的平等”和“作为权利的平等”,认为马克思对平等是持批判态度的,平等不是一个革命性的观念,当然不是社会主义的正义目标。米勒认为马克思对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如平等、友爱、互助和奉献是持赞成态度的,而对作为一种政治道德基础的平等原则则持批判的态度。与“反对派”的观点根本不同,罗默认为平等不仅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更是社会主义所追求的正义目标,而市场社会主义就是实现平等主义目标的最佳途径。分析马克思主义者的观点颠覆了马克思与平等的传统看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由于缺乏唯物史观和辩证法,又具有一定的片面性。  相似文献   
968.
以人为本是分别相对于以神为本、以物为本、以官为本、以群为本和以自然为本而言的,因而相应地蕴涵着物质利益原则、目的价值原则、权利平等原则、公平正义原则和人类中心原则等伦理原则.  相似文献   
969.
张硕 《人大研究》2006,(5):11-13
选举权是公民政治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选举权利的平等是公民实现其他权利平等的制度基础。我国选举法中关于人大代表所代表人数的规定实际上剥夺了我国农民平等选举的权利,没有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宪法基本原则出发来构建我国的人大代表选举制度。一《、选举法》关于城乡代表不同名额的规定我国现行《选举法》第二章第十二条规定“:自治州、县、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按照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镇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原则分配。”第十三条规定“:直辖市、市、市辖区的农村每一…  相似文献   
970.
《法学评论》2020,(5):1-11
2017年的《民法总则》成为2020年的《民法典》的第一编时,立法者做出了两处实质性的改动。其一是增加紧急替代监护,这是对公共卫生危机的应对措施;其二是否认了法人人格权的开放性。"其一"忽略了对宠物的准监护的替代安排,这是《民法典》坚持人类中心主义的结果,稍早于《民法典》颁布的新《波多黎各民法典》则赋予了有感动物以准主体的地位,使自己具有了21世纪的民法典的色彩。"其二"排除了法人有形象权。意大利的判例和学说承认私法人和公法人皆有形象权。在公共卫生危机中,我国一些公法人的形象遭到了应有的或不应有的损害,对于不应有的损害,有关主体应援引形象权应对。另外,公共卫生危机揭示了我国资源的有限性和《民法典》采用的自然人概念和自然人权利能力一律平等原则的冲突,尽管学者呼唤回归公民概念和有限平等立场,可惜《民法典》对此无回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