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10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10篇
中国政治   7篇
政治理论   14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中国工运》2012,(8):54
对于工会要参与预防矛盾的发生,刘少奇指出:最重要的就是要在根源上预防这些事件的发生,这就是由工会代表工人群众和工厂管理机关协议并调处各种有关双方的问题,以至签订集体合同及其他协定等。他在《国营工厂内部矛盾和工会工作的基本任务》中还讲道  相似文献   
32.
一、家世永保,姓费莫氏,满州镶红旗人,是清朝著名大臣勒保的弟弟。他以官学生考授内阁中书,充任军机章京,后来被升为侍读。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他的父亲温福出征金川,永保负责抱送定边将军大印而从军。次年,温福在木果木战斗中战死疆场,永保冒着矢石夺回父亲的尸首,并组织兵力袭败敌方。战后,晋升为吏部郎中。平定金川以后,当朝廷追  相似文献   
33.
《毛泽东传略》是最早出现的论述毛泽东生平和思想的珍贵文献,其作者应该是高自立。主要有这样一些理由:高自立是共产国际七大的中共代表,是中华苏维埃一大、二大时期身处中央根据地的中共干部,并在毛泽东身边工作过。此外,《传略》中关于毛泽东的一些事例,由长期在毛泽东身边活动的高自立介绍,实属在常理之中;高自立在《传略》中以及在共产国际机关报上发表的《七年来的中华苏维埃》一文中,都使用了"九黑工友"这一较罕见的词语,这也可以窥探出《传略》出自高自立之手。  相似文献   
34.
《前进论坛》2010,(8):52-53
<正>抗日烽火1938年春夏之交,季方在上海经王绍鏊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王绍鏊还介绍他参加了宋庆龄发起的华东武装抗日自卫委员会,联络和争取苏北地方杂牌部队参加抗日,积极配合新四军的东进。1937年,南京已沦陷,蒋政府迁至武汉,苏北还有20多个完整的县没有敌人据点。土匪帮会蜂  相似文献   
35.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东方绘画艺术在西方引起了广泛关注。在“东方热”兴起的同时,流传于中国和日本的“吴道子入画”故事也在欧洲获得了广泛的传播。在现代美学的阐释框架下,“吴道子入画”成为重新审视艺术审美过程中主客体关系的象征,由一则浪漫化的艺术故事演变为一个带有现代美学特征的中国母题。欧洲艺术史学者对“吴道子入画”故事内涵的重新建构也启发了文学家。酷爱绘画艺术的作家黑塞在《我的传略》中将这一故事与“人的心灵发展史”结合起来,描摹了西方现代生活中人与社会之间扭曲的主客关系,对理性权威与西方现代文明提出了怀疑和否定。“入画”作为与现代文明相对的审美象征被赋予拯救功能,推动黑塞笔下的主人公进入“精神的第三境界”,在艺术世界中达到了主客统一的超脱化境。  相似文献   
36.
《团结》2007,(3):57-64
改组国民党,实现首次国共合作(一)召开国民党“一大”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这次大会在国民党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这次大会上,孙中山宣布改组国民党。所谓改组,主要是对  相似文献   
37.
《中国工运》2012,(9):54-54
从李立三更名看其一生在震惊中外的"五卅"运动中,李立三担任"三罢"(罢工、罢课、罢市)总指挥,完全打乱了上海的日常生活秩序,使帝国主义控制的上海全部瘫痪,给帝国主义的"沉重打击是无法估计的"。李立三这个名字,让帝国主义在华势力闻风丧胆。帝国主义与军阀勾结,强行捣毁、封闭上海总工会,指名通缉李立三。李立三在工友保护下,安全转移,随即去了苏联。李立三第一次到苏联,使用的名字是"秦进有",他以此化名在莫斯科共产国际第六次执委会扩大会议上作了发言,  相似文献   
38.
《团结》2007,(6):59-64
三民主义(二)民权主义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思想,是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作为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理论与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民权主义思想经历了一个由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民权主义向新民主主义  相似文献   
39.
赖西夔 《团结》2007,(3):44-48
周从化烈士,与杨杰、黎又霖等人同为民革川康地下组织发起人,是重庆解放前夕牺牲于白公馆的“川康五魂”之一。  相似文献   
40.
《团结》2007,(1):58-64
为振兴中华而革命(一)家世与就学1866年11月12日,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生在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里。他幼名帝象,学名文,号日新(逸仙)、字德明,别号中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