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4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11篇
中国政治   12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3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李志强  石雷 《共产党人》2009,(10):46-48
著名作家张贤亮最近出版了他的新作——长篇小说《一亿六》,小说一经面世便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可以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特别是针对当前社会普遍存在的低俗化现象,引发了人们的深入思考。现将本刊记者对张贤亮先生的专访予以刊发。  相似文献   
12.
新年前后,国家广电总局发布整改令要求制止情感类节目低俗化倾向。我在国家广电总局的官方网站上没有找到相关文件,但是广电总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新京报》(2009年1月3日)采访时表示,情感类节目过于集中反映社会边缘题材是此次严格管理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纪振强  张九海 《传承》2014,(6):50-52
"民间网络反腐"在反腐败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也存在低俗化、娱乐化的不良倾向。其表现在于过分关注和炒作腐败官员的穿着打扮、财产、个人隐私以及桃色新闻等。研究"民间网络反腐"低俗化、娱乐化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现实土壤、文化背景和技术条件,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规避其不良影响,合理引导"民间网络反腐"的规范有序发展,对社会主义政治和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文化的伦理危机("低俗化")是整个社会面临的一个严重的文化问题.在低俗化的整治中,目前我们采取的措施包括技术手段和法律手段,短期来看,效果明显,但长远来看其有效性大打折扣.于是寻求低俗化治理的长效机制就显得势在必行.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重视和培育民间反低俗化的意愿,鼓励和推动民间文化组织的行业自律,形成政府与民间两方分工明确、互相配合、双管齐下的治理格局.另一方面,有效地防止当下道德状况的日渐恶化是反低俗化的又一途径,在道德提升的逢径上,我们不能过分依赖文化教育的"老办法",而忽视公民意识培养的"新要求";从道德养成的方式上看,我们不能过分迷信强制的灌输,而忽视温和的感染.可以说,道德问题是当今中国面临的重大问题,只有解决好这一问题,才能解决好我们所面临的低俗化问题.在低俗化治理运动中,政府与民间应当密切配合,以有效的形式进行道德重建,从而形成反低俗化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5.
沈彬 《新民周刊》2022,(17):125-125
《新华字典》暂时安全了。之前,广西全州检察院高调宣布,发现当地书店售卖的部分新华字典及儿童读物存在“低俗化内容与配图”,责令下架整改。之后,上级检察院机关宣布,已责成该院进行整改,收回了命令。  相似文献   
16.
目前中国城市报在中国的报业市场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对城市市民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中国城市报存在着广告比例过大,内容低俗化,城市报之间缺乏横向联系等问题。本文认为,要想促进城市报的发展,必须把握好定位,创造特色,走大报路线,提高政治舆论作为的能力,创办地方版并实现差异化生存。  相似文献   
17.
2005年12月3日,台湾“三合一”选举落下帷幕。除了选举结果广受关注以外,这次选举的过程也被舆论形容为“手段最卑劣、选风最恶质的一次,选战烽火已经逼近道德的临界点”。实际上,台湾选举的恶质化、低俗化是伴随着“政治民主化”的过程所出现的,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表现方式,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本文将运用政治文化和公共选择理论.分析台湾恶质选举文化的表现、成因及其对民众投票参与、投票倾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近年来中国电视的“低俗化”现象伴随其商业化趋势不断发展,电视低俗化的特征表现为商业化、市场化倾向严重;“以人为本”理念及艺术性缺失;缺乏个性,模仿克隆盛行等。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由于大众文化的兴起,使“低俗化”的东西登上了主流文化的舞台,为了迎合观众低层次的文化趣味,电视媒体的推波助澜是当前电视“低俗化”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19.
王贵木 《共产党人》2009,(11):50-51
应该说当前鞭挞讽刺平民生活中的低俗现象,乃至直面民族劣根性的文学作品已是非常之多了,只是尚没有《一亿六》描述得如此之极致,如此的集中,如此的血淋淋、赤裸裸、惊心  相似文献   
20.
王艳荣 《前沿》2009,(4):176-178
小说这种文体在文学史上曾经长期受到忽略,被称为“稗类”。自晚清起小说开始有了长足发展,并具有了现代意识。谴责小说是为兴盛者之一。该类小说以“揭发伏藏,显其弊恶”为主要特征,凸显其社会功能性色彩。文学革命后谴责小说式微。新中国文学发展中亦无谴责小说踪迹。直至新时期文学发展到90年代出现的反腐小说,才在某种意义上接续上了这个传统。笔者认为,谴责小说固然有其恶俗之处,反腐小说也不脱其弊端;从谴责小说到反腐小说,也是文学的一个话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