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0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10篇
世界政治   1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70篇
中国共产党   171篇
中国政治   569篇
政治理论   26篇
综合类   4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94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107篇
  2008年   128篇
  2007年   121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91.
《江西政报》2006,(13):I0004-I0004
2003年起,我省各级民政部门积极探索建立城乡困难群众救助的长效机制,形成了低标准、广覆盖,适度救助、适时提标,重制度、网络建设的工作特色。一是领导重视,构建惠民工程。2003年,省、市、县三级都成立了低保机构,配备工作人员325名。2004年,省政府出台《关于建立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意见》的文件,全省90%的市和70%的县(市、区)制定了实施方案。到2004年底,全省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建立。二是加大投入,管好用足资金。2001年到2004年,全省投入社会救助的资金从2亿多元增长到7.1亿元,翻了近两番。城市低保月人均补助从27元提高到62元。  相似文献   
892.
近些年来,城市低保制度在缓冲改革冲击,保障社会稳定上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但随着低保制度覆盖面的扩大,其在基层的实践中也产生了诸多问题,并影响着低保制度的进一步推进和其正功能的有效发挥。低保制度在基层的实践形态究竟如何?其发生偏差的根源到底何在?在基层的实践中怎样不断完善低保制度?亟待关注城市低保在基层的实践。  相似文献   
893.
于欣洋 《奋斗》2007,(7):12-13
在我省第十次党代会上,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被列为“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切实解决民生问题”的一项重要任务。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作为最低层次的保障,是社会保障的最后一道,“安全网”,是由临时性社会救济向制度化社会保障转型的重要步骤,是从制度上保障农村贫困人口基本生活的必要途径。目前.全国已有25个省市全面建立了农村低保制度,我省自1998年开始,  相似文献   
894.
孙蕙 《当代贵州》2018,(51):10-11
1.建立健全新型社会求助体系,编密织牢民生托底安全网结合贯彻落实《社会救助暂行办法》,贵州出台一个办法、健全三项制度、创建七大机制,全面健全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编密织牢民生托底安全网。制发实施《贵州省社会救助实施办法(暂行)》;健全医疗救助制度、临时救助制度和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创建“救急难”工作机制,创建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三共同”衔接机制,创建低保对象认定机制,创建低保分类施保机制,创建低保标准合理调整机制,创建社会救助统筹协调机制,创建监督检查机制,多项创建走在全国前列。  相似文献   
895.
建立农村低保制度是统筹城乡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制度建设,是逐步消除贫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是加强"三  相似文献   
896.
2007年,全市各级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不断强化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工作理念,加快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有效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组织开展城市低保核查提标工作,核定全市城市低保对象19856户45981人,  相似文献   
897.
进入转型期后中国的城市贫困救助制度改革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在制度的设计和运行中仍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与救助理论中尚未得以解决的困境不无关系。文章探讨了救助理论中存在的困境,这些困境在我国实践中表现出的具体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可采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98.
2006年6月,北京市社科院采用随机调查的方式,对北京市的6个街道社保所的低保人员再就业状况进行了摸底调查。结果显示,只有一个街道的低保人员就业率高于30%(为35%),有两个街道的就业率仅为11%和8%,城市贫困家庭的再就业状况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899.
城市低保边缘户与城市低保户密切相关却又具有返贫风险高的特征,对他们的救助呈现出立法层次低、制度救助标准各异的非制度化特点,同时城市低保户的福利捆绑导致其更需救助。宪法是法律规范统一与制度创设的最高依据。宪法精神与理念为城市低保制度的革新提供了实践思路,即公正路径、权益路径和价值路径。公正路径要求城市低保制度建立三重识别机制以纳入城市低保边缘户;权益路径则要求结合城市低保边缘户特点构建动态性的救助模式;价值路径意在发掘城市低保边缘户潜能,实行发展性的救助政策。  相似文献   
900.
《政策瞭望》2004,(5):26-27
民政部下发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关心低保对象的粮米油盐高度重视,及时研究解决低保对象生活中遇到的新困难新问题。近期,一些地方部分粮食品种价格超过恢复性上涨,给低保家庭造成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