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66篇
工人农民   22篇
世界政治   65篇
外交国际关系   103篇
法律   156篇
中国共产党   524篇
中国政治   635篇
政治理论   127篇
综合类   10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198篇
  2013年   152篇
  2012年   233篇
  2011年   203篇
  2010年   160篇
  2009年   133篇
  2008年   144篇
  2007年   118篇
  2006年   108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32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71.
作家的天职     
刘醒龙 《党建》2011,(10):46-47
《天行者》描述了一群处在社会最底端的乡村知识分子,写他们的人生状态,写他们的生活操守。  相似文献   
72.
北平的记忆     
钟铁民 《台声》2011,(10):50-53
8月22日,被喻为农民生活记录者的台湾知名客籍作家钟铁民因心脏衰竭于高雄美浓家中病逝,享年70岁。作为已故作家钟理和的长子,本身也是作家的钟铁民,著有《石罅中的小花》、《烟田》、《三伯公的传奇》、《雨后》、《约克夏的黄昏》等小说与散文。本刊特刊登钟铁民生前撰写的《北平的记忆》,以及与其有过数次交往的大陆台胞何标、叶芳怀念丈章,以纪念这位在沈阳出生、幼年成长在北京的台湾作家。  相似文献   
73.
周衍学  北风 《侨园》2012,(11):36
北京时间10月11日19时,瑞典诺贝尔委员会宣布: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为中国作家莫言.莫言因此成为中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本土作家,值得我们高兴和骄傲.中国作协发来的贺词赞道:"莫言的获奖,表明国际文坛对中国当代文学及作家的深切关注,表明中国文学所具有的世界意义.希望中国作家继续勤奋笔耕,奉献更多精品力作,为人类的文化发展作出新的贡献!"对自己获奖,莫言并没有"忘乎所以",他以一颗平常心面对"突然"到来的惊喜.  相似文献   
74.
作家史铁生于2010年12月30日下午16点,因突发脑溢血,之后经抢救无效,在12月31日3点46分离开人世。他的一生命若琴弦。史铁生1969年去延安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相似文献   
75.
第一部用京味语言全面系统展示首都城市交通的纪实文学力作——《城脉》,是著名京味作家刘一达奉献给读者的又一份精神大餐。作者以一个交通参与者的身份,通过对反映北京交通变化的种种事件的讲述和评论,试图剖析城市病  相似文献   
76.
刘聪玲 《台声》2011,(12):72-72
想这个标题想了很久,写这篇文章也迟疑了很长时间,直到前天,朱秀娟大姐的电话递到耳际,这才尘埃落定——她来北京了,是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作协首次发展入会的三位台湾作家之一,来参加中国作家协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相似文献   
77.
有一次,鲁迅和一位朋友在上海的街头散步,他们的身后总跟着一个探头深脑的家伙,从穿着打扮上来看,像个官商富豪家的子弟,但他的行动可疑、鬼鬼祟祟。  相似文献   
78.
陈晋 《政府法制》2014,(11):42-43
有一种误解,以为毛泽东读史。只读中国的,对外国的,他不大了解。其实,毛泽东也喜欢读世界史,英国作家威尔斯的《世界史纲》,就是他常置于床上,经常翻阅的一本书。  相似文献   
79.
在这片明亮的阳光下,每一个弱者都会变得更加坚强那还是18年前的秋天,作家西风不幸摔伤终生瘫痪,从此西风生活的天空日益逼仄狭窄。尽管如此,前来雪中送炭的朋友还是不少,他们中间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其中就有王高波。10年来,这个默默无闻的青年成为了残疾人西风出行时的爱心搬运工。  相似文献   
80.
《人大论坛》2014,(9):41-47
为纪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展现人大风采,省人大常委会于5月下旬开展了“我与人大”主题征文活动。征文对象面向我省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历届组成人员、历届人大代表、人大机关工作人员,离退休老同志、曾担任过人大代表的同志以及理论界、法律界和社会各界人士。征文内容主要反映我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以来,特别是35年来贵州省地方各级人大依法履职,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和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依法治省的历史进程,以及各级人大代表依法履职的感人风采,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人大代表、人大机关工作人员在工作实践中的经验、体会和感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