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06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16篇
工人农民   11篇
世界政治   73篇
外交国际关系   77篇
法律   1134篇
中国共产党   811篇
中国政治   822篇
政治理论   188篇
综合类   62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108篇
  2014年   264篇
  2013年   228篇
  2012年   241篇
  2011年   312篇
  2010年   303篇
  2009年   273篇
  2008年   283篇
  2007年   261篇
  2006年   244篇
  2005年   185篇
  2004年   167篇
  2003年   104篇
  2002年   166篇
  2001年   131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理论建设》2005,(6):F0004-F0004
从2004年6月开始.一场以“建设效能安度.提高执政能力.促进追赶跨越”为主题,历时四个月的机关效能建设活动,不仅达到了教育干部、转变作风、优化环境、促进发展的预期目的,而且联系安庆实际.在加强地方党委执政能力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2.
13.
刑事政策的核心是防止犯罪,终极目的是为了维持社会秩序,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刑事政策的价值主要表现在对刑事立法、司法以及与之相配套的社会管理方面因适应新情况所进行的调整,可以弥补法律的不足,有利于及时有效地打击和预防犯罪。抢劫、抢夺、盗窃(简称"两抢一盗")犯罪案件因其常发性和对群众人身财产安全、社会秩序的破坏,一直被作为我国立法和司法打击的重点,但近年来"两抢一盗"犯罪案件的发案率及在全部刑事案件中所占比例却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笔者认为,有必要从刑事政策的角度来深入思考"两抢一盗"犯罪的应对措施,完善相应的刑事立法、司法、执行和社会政策,从而提高打击和预防"两抢一盗"犯罪案件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基础治安保障。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21世纪初中国未成年犯罪人员的犯罪目的及其相关性因素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认为中国未成年犯的犯罪目的的产生以及犯罪目的的倾向性特征,与未成年犯的性格、家庭经济生活水平、不良交友、不良行为习惯等存在较为密切的联系。这些分析对于未成年人犯罪原因的剖析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16.
试论司法鉴定的权威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下称《决定》)。其目的是“为了加强对鉴定人和鉴定机构的管理,适应司法机关和公民、组织进行诉讼的需要,保障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从这一立法目的看,目前司法鉴定机构存在着不适应公民、组织进行诉讼的需要以及不利于诉讼活动顺利进行的状况。这种不适应,可以归结为一点:司法鉴定丧失了他本来应当具有的权威性。颁布决定的法律意义,绝不仅仅在于为了解决司法鉴定的管理体制问题,更重要的是要树立司法鉴定的权威,使司法鉴定的作用得以真正发挥。  相似文献   
17.
白翠洁 《国际资料信息》2007,4(11):11-15,21
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是一个旨在推进和平利用核能,防止核能利用转向军事目的专门性国际组织。成立50年来,IAEA防核扩散功能不断加强,在防止核武器扩散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党课》2007,(11):118-119
鱼雷本是一种由舰艇、飞机等作战平台发射入水,利用自身动力航行,摧毁敌方目标的水中武器。但二战初期,意大利海军研制出了一种秘密武器——“人操鱼雷”,即用人来操纵鱼雷攻击敌舰,并在地中海战区给老牌海军强国——英国海军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相似文献   
19.
市场经济与民事诉讼法学的展望(上)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我国民事诉讼法的制定和理论研究,长期来恪守“诉讼义务本位”和“审判权力本位”。市场经济在本质上是“权利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改以“诉讼权利”为本位。对民事诉讼制度的目的,存在各种理论,主张,我国采取的是“私权保护说”和“私法秩序维持说”的结合。在当前,以纠纷解决为依归的诉讼目的观,更契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并以此目的观为出发,对民事诉讼程序的价值和民事诉讼的基本模式进行重新认识和界定。  相似文献   
20.
认识犯罪规律是发展犯罪学理论和实施犯罪预防的前提。实证研究对于正确认识犯罪规律,特别是认识犯罪的中观,微观规律具有重要意义。对犯罪成员的变化规律、犯罪目的和类型的变化规律、犯罪的时空规律、犯罪手段规律的实证研究,将对研究犯罪对策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