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51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1篇
各国政治   84篇
工人农民   16篇
世界政治   162篇
外交国际关系   300篇
法律   624篇
中国共产党   1340篇
中国政治   2189篇
政治理论   552篇
综合类   142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88篇
  2016年   168篇
  2015年   273篇
  2014年   603篇
  2013年   539篇
  2012年   644篇
  2011年   585篇
  2010年   454篇
  2009年   529篇
  2008年   432篇
  2007年   361篇
  2006年   307篇
  2005年   237篇
  2004年   239篇
  2003年   229篇
  2002年   271篇
  2001年   177篇
  2000年   124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宗教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性。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全面提高新形势下宗教工作水平的关键在于依法自治与积极引导相结合。一方面要积极引导宗教正确处理与政府、社会的关系,加强对宗教事务管理的理论研究,提高宗教组织社会自治能力和水平。一方面依法自治的要求在于改进宗教事务管理模式,构建管理宗教组织新模式,加强宗教事务管理组织自身建设。  相似文献   
222.
伊斯兰宗教极端主义在新疆的产生、发展、演变,是内外多种因素、多重作用的结果,既有伊斯兰教传入新疆后发展变化带来的宗教因素以及新疆社会基础的内部因素影响,也有"双泛""东突""中亚宗教极端主义"等外在因素的作用。充分认识伊斯兰宗教极端主义的渗透问题要把握其历史发展脉络,洞察国际时局发展态势,在定位清楚的基础上,认清地缘政治环境的重要性,警惕大民族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223.
宗教极端型恐怖犯罪,是指带有明显宗教狂热色彩或者利用信众对宗教的虔诚而实施的恐怖犯罪活动,是宗教极端主义的现实化.宗教极端型恐怖犯罪是当今最主要的恐怖犯罪类型,在中亚地区最为猖獗.中亚五国与中国新疆的宗教极端型恐怖犯罪有本质的联系,必须进行整体的研究.本文论述了宗教极端型恐怖犯罪的概念、特征及其对社会的危害性,中亚宗教极端型恐怖犯罪的原因及预防.本文认为必须正确认识宗教极端型恐怖犯罪与正统宗教的关系,全面认识该类犯罪的本质.为了有效地预防新疆的宗教极端型恐怖犯罪,本文提出了切实有效的措施和建议,例如,正确对待宗教,实行适当的宗教政策;弘扬民族文化与教育人们正确认识宗教;普及科学知识,提高人们的文化水平和文化素养;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增强抵御各种利益诱惑的抵抗力,防止被极端势力所利用,等等.  相似文献   
224.
The politics in the Middle East has now entered into a new era from rigid, stagnant and stable period into a vibrant, unrest and conflict stage. This is not only a window of hope but also a thorny road, which can be called "creative destruction." Facing new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its policies in the Middle East, China should promote research and discussion in depth.  相似文献   
225.
决策者说     
《今日浙江》2015,(1):4
我们正在从事的事业是伟大的,坚忍不拔才能胜利,半途而废必将一事无成。我们的蓝图是宏伟的,我们的奋斗必将是艰巨的。——国家主席习近平2014年12月31日发表2015年新年贺词时说。不规范的行政审批流程容易产生寻租现象,滋生腐败土壤。所谓规范的审批流程,其核心理念就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月7日在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说。  相似文献   
226.
德国大思想家康德说过:"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越来越历久弥新,一是我们头顶浩瀚的星空,一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则。"敬畏之心源自人的信仰,只有当人的心里有敬畏或恐惧的事物,才会知道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才能维持着社会道德规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什么是敬畏之心?"敬"是尊敬、恭敬;"畏"是畏惧、佩服。而敬畏是"敬畏相连,敬中有畏,畏中有敬",是人在面对权威、崇高或庄严事物时所产生的情绪,带有恐惧、尊敬及惊奇的感受,是对一切神圣事物的态度。  相似文献   
227.
"我为什么要入党?"对于这样一个问题,大庆油田百位"油二代"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给出了干脆利落的回答——"对党的信仰和对理想信念的追求。"在百位"油二代"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中,三位年轻人的入党思想动机和初心故事,折射出更多"油二代"的新时代价值观。  相似文献   
228.
编纂一部真正属于中国人民的民法典,是新中国几代人的夙愿。2020年5月28日,人民大会堂一声铿锵有力的"通过!"宣告这一美好愿望终于成真。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从2015年3月正式启动到2020年5月最终通过,民法典编纂工作跨越五个年头。这一浩大工程的背后,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坚定政治立场,胸怀法治信仰;他们以人民为中心,凝聚最大立法共识;他们秉持工匠精神,不断创新立法技术;他们在1800多个日日夜夜中挥洒汗水、辛勤耕耘,为民法典编纂贡献了光和热。他们,就是民法典编纂工作专班的工作人员。  相似文献   
229.
230.
法律信仰对于中国的法治建设而言是不可或缺的要素.与西方不同,中国的法律文化观念深受传统礼法道德文化的浸润.传统文化对法律信仰的形成既有消极影响又具积极作用.因此,在法治建设过程中,法律信仰的构建应注重表达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价值意义,充分考虑人们的情感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