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49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3篇
各国政治   36篇
工人农民   29篇
世界政治   16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11篇
法律   712篇
中国共产党   1446篇
中国政治   1988篇
政治理论   513篇
综合类   68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96篇
  2015年   187篇
  2014年   433篇
  2013年   470篇
  2012年   582篇
  2011年   660篇
  2010年   611篇
  2009年   564篇
  2008年   768篇
  2007年   221篇
  2006年   199篇
  2005年   135篇
  2004年   131篇
  2003年   100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21.
李向平 《南风窗》2007,(9):82-84
在急遽的社会变迁中,中国社会的公共领域、中国人的价值重建均尚未成型。公祭、国祭却已在有意无意地依赖国家资本,试图经由国家祭圣祖的模式,再度建构一个新型的政治认同。  相似文献   
22.
论农村法律信仰的缺失及其司法举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法治建设一直难以取得显著成效,一个根本的问题在于农村居民对法律缺乏信仰。农村法律信仰的缺失除了法律知识欠缺、法律意识薄弱的原因之外,还与当前司法状况不良有着密切的关系。重新建立农村居民的法律信仰,需要进行相应的司法改革。  相似文献   
23.
杨军 《南风窗》2007,(2):24-25
种种迹象表明,当改革步入艰难时刻,一场思想和文化的崛起正在孕育,而这正需要知识分子精神的重建。  相似文献   
24.
社会群体思想观念作为人们社会利益和社会地位的直接反映,是社会发展的睛雨表。近近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长春市社会群体的思想观念发生了许多变化:一是理想信仰多元化,但正确的理想信仰仍占主导地位;二是人生追求多样化,但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仍是主流;三是个体取向的价值观呈增强之势,但集体取向的价值观仍是主体。  相似文献   
25.
我国类推制度重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推制度存在的合理性主要包括弥补法律漏洞和维护国家、社会利益。我国1997年《刑法》取消了有关类推制度的规定,其原因主要是对司法擅断的恐惧及认为与罪刑法定原则相冲突。在我国重建类推制度是基于完善我国罪刑法定原则内容的必要和规制类推实践的必要。在重建类推制度时,应注意处理好其同罪刑法定原则的关系和其价值取向的调和,重建的类推制度的内容涉及适用主体、条件和程序。  相似文献   
26.
现代文明社会的治理模式,应该是德治与法治的高度协调、高度融洽的互动。在坚持法治的总体框架下坚持德治-法治互动,既是对历史经验的借鉴,又是社会现实的诉求。当今中国,必须通过道德法律化、加强制度伦理建设、抓好公民道德教育和培育公民法律信仰,才能实现德治-法治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27.
大寨造大庙     
李向平 《南风窗》2007,(18):34-37
世人议论纷纷、大寨人讳莫如深的普乐寺,以缩影的形式,揭示了一个经由政治、经济、意识形态层层累积而成的中国信仰难题。值得忧虑的不是谁在造庙,而是这座寺庙的发展如何中规中矩,如法如仪,如何给大寨人的共同富裕与多元信仰带来益处。  相似文献   
28.
汪波 《西亚非洲》2007,(4):5-10
伊拉克战后重建中的政党政治发展,主要体现为伊拉克不同种族和宗派政治势力的扩大与冲突。为适应战后所谓“民主化政治重建”的需要,各种族和宗派势力都积极建立政党,通过参与选举来扩大自己的政治权力。但面对战后现实的政治环境,各政党须靠建立民兵武装维护和扩大势力范围。同时,政党还通过提供就业机会和其他物质利益吸引支持者。这种集政治、军事和经济为一体的政党政治发展,会进一步加深伊拉克种族和宗派势力之间的分化,削弱国家的中央权力,对伊拉克未来的国家建立和政治发展造成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9.
仙话作为志怪小说文体之一种,应产生于战国中后期。它的兴起,固然有着地理、医药等物质方面的背景,但更重要者,乃在于人们思想信仰上所发生的种种变化。在本文中,笔者即从信仰背景这一方面探讨了仙话在战国时期兴起的原因,希望对于相关的研究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30.
理性与信仰之间的争辩一直贯穿于西方基督教神学的发展历程中。从形式上看,强调理性之光明察上帝与信仰天启奉信上帝之恩召势成对反。但是,表面上的冲突掩盖不了二者均在确证一种有意义的生存方式的实质,也正是在这个层面上,宗教的现实意义得以彰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