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63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3篇
各国政治   36篇
工人农民   29篇
世界政治   16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11篇
法律   715篇
中国共产党   1448篇
中国政治   1994篇
政治理论   515篇
综合类   68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96篇
  2015年   187篇
  2014年   433篇
  2013年   470篇
  2012年   582篇
  2011年   660篇
  2010年   611篇
  2009年   564篇
  2008年   768篇
  2007年   221篇
  2006年   199篇
  2005年   135篇
  2004年   131篇
  2003年   100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91.
在灾后恢复重建和扩大内需等积极政策的作用下,2009年一季度,四川经济发展出现回升态势,先于全国止跌回升。在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推动下,2009年四川经济将继续保持回升态势,经济增长速度将进一步提高。文章还结合四川实际,提出了四川未来一个时期财政经济政策及其选择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392.
本文以福州市台江区九案泰山信仰为例,分析了小区域民间信仰保持活力的因素,探寻城市化给其生存和发展带来的挑战和冲击,同时以民间信仰的视角寻找城市化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393.
提取目击证人对犯罪嫌疑人的面孔记忆是一项困难的工作,由于证人在识记面孔时有多种影响因素,在提取和再认记忆时又会有各种认知因素的影响,导致面孔心理重建的失真。因此,从认知心理学和实验心理学的角度入手,分析影响心理重建的因素,并用最佳的手段提取记忆,可以使面孔重建的可靠性最大化。  相似文献   
394.
人类面对生态危机的出路--高兹的生态重建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高兹力图寻找一条解决危机的出路,生态重建理论则是其理论探索的结晶.生态重建理论既不同于所谓的环境主义,也不同于绿党的"非工业"乌托邦,它具有自身的特点,是解决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一种独特探索.  相似文献   
395.
《公安研究》2009,(7):96-96
徐继超在《法学评论》2009年第1期撰文认为,依法行政与宪法教育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依法行政过程就是宪法意识的培育过程,依法行政过程就是宪法信仰的坚定过程,依法行政过程就是宪法教育的过程。宪法教育能使政府正确认识权力来源于人民,促进政府积极行政,促进政府真正依法行政。  相似文献   
396.
“我代表四川人民,向所有为我们提供过帮助的援助者、援建者鞠一躬!”9月20日,在表彰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省市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大会上,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向援建者代表深深地鞠了一躬。  相似文献   
397.
信仰,是指人们对某种理论、学说、主义的信服和尊崇,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和活动指南,它是一个人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的根本准则和态度。信仰是人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选择和持有。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理论,同时又是一种科学的信仰,它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精神支柱和奋斗  相似文献   
398.
黄平 《理论视野》2010,(2):37-39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超越西方现代性理论特别是西方以二元对立为特征的发展主义,不能简单地套用西方的理论和概念来解释中国的实践。中国的国情决定了我们只能通过社区重建消解、缓和中国的城乡差距,最终实现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399.
《政府法制》2008,(13):24-24
6月13日,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灾后重建规划组宣布,《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工作方案》已确定,灾后重建规划编制要优先恢复重建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和公共服务设施,突出以人为本,科学规划,依法推进。  相似文献   
400.
尹金凤 《求索》2010,(3):70-71,45
中国近代社会的偶像崇拜经历了复杂的变迁,传统偶像由被坚定维护到受冲击、遭质疑和批判,最后破碎。偶像解体之后中国人民的思想和道德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传统道德体系解体,文化归属感破灭,人文信仰流失,西方价值标准盛行,科技崇拜兴起,工具理性僭越了价值理性等,偶像崇拜和偶像重建等问题值得现代人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